信炮 [ xìn p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ìn pào ] 军事行动中,按事先约定鸣放的号炮。 按时所放之炮。旧时官署按时放炮,使远近皆知,以便计时。如报晓炮﹑午时炮等。参阅《清通志.职官五》。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信手炮是什么...
信炮的意思 信炮含义解释 信炮[ xìn pào ] ⒈ 军事行动中,按事先约定鸣放的号炮。 ⒉ 按时所放之炮。旧时官署按时放炮,使远近皆知,以便计时。如报晓炮、午时炮等。参阅《清通志·职官五》。 什么是信炮引证解释 ⒈ 军事行动中,按事先约定鸣放的号炮。
嘉庆十八年,步军统领纂修了《白塔信炮章程》。该章程不仅将信炮的设立数量、安设地点、鸣放依据等内容纳入,而且还较为详细地规定了各官兵的集结地点。02 夜间出门凭合符 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三》记载:同治元年,同治帝谕令“新造铜镀金阳文合符十四件、信炮牌一件、象牙上半面信牌一件”,藏于宫中;另...
在军事行动中,信炮是一种用于传达特定信息的信号炮。它通常在双方事先约定的情况下鸣放,以传递诸如撤退、进攻或集结等指令。《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中提到,魏军中连续响起信炮,城上的万弩齐发,矢石如雨,使魏军不敢前进。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信炮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信炮不仅在军事中有重要作...
一、清初北京信炮的设置 顺治元年(1644),清廷入关并定都北京。但当时清廷在关内的根基不稳,南方反清势力仍具备一定实力。因此,清廷急需提高北京地区的防守能力。顺治十年(1653)十一月十四日,兵部尚书噶达浑言:“前在盛京时,凡遇紧急之事,以鸣鼓为聚众之信号。及至京城,因其地域辽阔,于煤山设炮以为信号,...
炮座- 1.亦作"炮坐"。 2.炮车。亦指炮的台座。 燔炮- 1.亦作"燔炰"。 2.烧烤。语出《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3.泛指焚烧。 相信- 1.互相信赖,信任。 2.单指信任对方。 3.指互相信得过的人。 4.认为正确或确实,不怀疑。 起信- 1.兴信。起而申说。 2.佛教语。谓产生...
】行营信炮,以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和直筒型炮身著称。这种炮重约40至80斤,长度在一尺六寸至一尺八寸之间,配备了四道坚固的炮箍,并装载了八两火药,但无需装弹。行营信炮主要用于传递信号,使用时只需直接置于地面点燃,无需借助炮车或炮架。在古代战场上,“辕门外三声炮响”所指的便是这种行营信炮。
红动中国提供明代铁信炮图片下载,作品以明代铁信炮为主题而设计,可作为长城博物馆,艺术文化,博物馆,古董,馆藏等主题图片使用,明代铁信炮编号6456885,格式JPG,大小3.03 MB,欢迎会员进行下载。
汉语词典> 信炮 1.军事行动中,按事先约定鸣放的号炮。 2.按时所放之炮。旧时官署按时放炮,使远近皆知,以便计时。如报晓炮﹑午时炮等。参阅《清通志.职官五》。 国语辞典 注音ㄒㄧㄣˋㄆㄠˋ拼音xìn pào 1.軍隊中作為接應信號所放的炮。 2.按時所放的炮。如舊日衙署天明時的報曉炮。
信炮,拼音:xìn pào,信炮的意思:1.军队中作为接应信号所放的炮。2.按时所放的炮。如旧日衙署天明时的报晓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