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写入法律。等级的划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
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概述...3 1.1 制度背景...3 1.2 制度目的和意义...5 1.3 制度原则...6 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框架...7 2.1 等级划分标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指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具体来说,它是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同时,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起源于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该条例首次明确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的原则。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等保制度经历了从1.0到2.0的飞跃。等保1.0阶段:以信息系统为对象,确立了五级安全保护等级,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等级保护规范体系。然而,随着网络技术...
制度等级分类 根据国家《保密法》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4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1.特级:适用于涉国家安全和重要决策的核心信息; 2.一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利益和重要业务的重要信息; 3.二级: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核心信息和关键技术信息; 4.三级:适用于...
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我国实行对信息及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别进行保护,也就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 2007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范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该制度旨在明确不同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规范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实施等级保护制度,可以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因信息泄露、篡改或破坏而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等级保护制度还有助于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等级保护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
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概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也称为信息安全管理等级保护,是指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将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同时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实现对信息安全的科学、有效管理。这一制度于1994年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第1级,自主保护系统受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2级,系统审计系统受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3级,安全标记系统受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
一、信息安全等保是什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称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程度,以及面临的风险威胁、安全需求和安全成本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安全保护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障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这一制度旨在通过分级保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