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地学系博士后陈鑫(现任山西大学副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俞乐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俞乐副教授课题组利用全球逐年遥感数据与生境质量模型,揭示了1992-2020年陆地保护地的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全球动态,分别量化了城市和农业导致的生境退化,评估了保护地的生境退化趋势与保护地特征、生物物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
现有的LULC遥感监测产品存在缺乏更新和精细尺度土地调查统计数据获取不足等问题。为此,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LULC遥感监测产品自动更新和优化的方法(图1)。该方法利用变化检测、样本迁移和机器学习,实现了已有LULC遥感监测...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被引频次 2476 成果数 189 H指数 20 G指数 49领域: 测绘科学与技术 期刊 76.2% 会议 17.5% 专著 0% 其它 6.3% 总计 189篇 2008年成果数21 2016年被引量535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Raveling the nexus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cropland loss in China ...
俞乐于2005年在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10年,他在同一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专攻地球科学领域。 职业经历: 博士毕业后,俞乐曾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担任研究助理。 他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并留任至今,现为该系的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4年5月22日,清华大学康飞宇教授和俞乐教授团队在Small(IF=13)发表题为“Vanadium Single Atoms Embedded in MoS2 Enabled Gut-Brain Axis Neurotransmitter Detection at pM Levels”的最新研究,作者开发出一种基于钒单原子(V)催化中心的二硫化钼(MoS2)材料,用于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胃肠液中的5-羟色胺(5-HT)...
【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课题组合作揭示近年来东南亚油棕种植园扩张侵占碳密度较高的森林】课题组基于此前发表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油棕种植园分布数据,结合2010年全球地上生物量数据,使用空间替代时间的研究方法,揭示了2001-2015年间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油棕侵占森林引起的植被碳储量变化的时空分布,分析了油棕种植园规模与...
针对以上问题,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副教授课题组综合考虑土地-人口-产业三个城乡转型进程,利用多源地理栅格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对1990-2020年长时序中国城乡转型进程监测并揭示了转型模式的演变(图1与图2)。同时,研究还揭示了中国城乡福...
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课题组利用生境质量评估模型(InVEST Habitat Quality model),结合逐年土地覆盖变化产品以及空间热点检测等方法,开展了5个国家公园生境质量的长时序观测,揭示了近40年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提出前后国家公园和像元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