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保险+期货”模式,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保险公司购买根据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的价格保险产品,将价格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同时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转移自身承担的价格风险,期货公司对场外期权进行对冲交易,通过交易所的场内期货与期权市场进行风险对冲。2015年,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新模式——“保险+...
中期协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推出“保险+期货”,截至今年9月30日,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天然橡胶、玉米、大豆、鸡蛋、苹果、棉花、白糖等21个品种提供了价格保障,累计承保货值2055.37亿元,涉及现货数量共计3896.97万吨。“保险+期货”在保障农民收入、转变农业风险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还...
大商所推出“银期保”大豆专项项目,在“保险+期货”模式中系统性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形成闭环,即“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前端银行基于大豆远期订单和收入保险为投保主体提供贷款,后端龙头企业与投保主体签订大豆远期订单以及基差协议进行收购,在“保收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解决种植环节融资难以及...
作为“保险+期货”的首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期货业在“保险+期货”模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期货公司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累计出资24.81亿元支持“保险+期货”项目,占项目总保费的36.92%。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多主体金融机构合作渠道,为项目增量扩面提供资金。规模增长 财政补贴成推动力量 数据显示,最近一个...
推动完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监管制度,更好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权益投资,扩大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支持各类中长期资金开展金融期货和衍生品套期保值交易。推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更多...
1、价格保护型“保险+期货”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帮助农户规避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具体流程为:农户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约定在收获季节如果农产品价格低于保险条款约定的最低价格,则保险公司按约定的最低价格向农户赔付差价。保险公司再通过向期货公司支付一笔期权费买入场外看跌期权交易,将所面临的风险转移给期货公司。期...
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为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期货市场将持续完善涉农期货品种规则体系,加快涉农期货期权品种供给,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让农民的“好收成”变成“好收益”,助力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 扩大试点范围
近十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延续发展,试点品种不断丰富、保障规模逐渐扩大、延伸模式持续创新,为数以万计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保险+期货”在31个省(自治区、...
1、收入保障型“保险+期货”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为了保护农户获得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农户的收入不仅受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还要受农产品的产量变动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农户在向保险公司支付一笔保险费的同时获得一份收入保险,在收获季节,若农户的实际产值低于保险条款约定的目标产值从而导致收入减少,则保险公司向农户赔付...
兴证期货:以“保险+期货”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福建省本土期货公司,兴证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证期货”)在省内四地先后开展浦城县玉米、古田县猪饲料、上杭县花生、柘荣县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结合金融专业知识培训、结对帮扶、消费帮扶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背景】在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