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保险+期货”模式定价依据和理赔依据主要参考期货市场价格,在基差波动较小的成熟品种上,可较大程度保障农业生产主体的现货价格风险,但在部分基差波动较大的品种上,可能会存在期货价格保险与现货价格相背离的情况,使农户在现货价格受损较大的情况下无法获得更多赔付。针对基差风险问题,一方面可通过“保险+期货+基差...
22098一、当前在“保险+期货”模式上的研究经验 2 20298二、当前“保险+期货”发展现状 4 23531(一)试点范围逐渐扩大 4 13208(二)涉及的农产品及可承保数量不断扩大 5 18263(三)模式试点反馈相对良好 5 16760三、“保险+期货”模式的相关介绍及举例分析 6 ...
待某个约定时间内(通常为1个月),农户可在期货公司的指导下,参照指定的期货合约每日盘中价格在某个时刻进行点价,收购成交价格为“期货点价价格+基差(升贴水)”,若基差收购成交价格低于现货市场价,则按现货市场价格收购。
基差收购是基差贸易的一种衍生模式,指贸易双方根据现货品质、售粮时间等事先约定固定基差(升贴水)和参考的期货合约,待某个约定时间内(通常为1个月),农户可在期货公司的指导下,参照指定的期货合约每日盘中价格在某个时刻进行点价,收购成交价格为“期货点价价格+基差(升贴水)”,若基差收购成交价格低于现货市场价,则...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法:通过我国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的现实发展状况,从横向及纵向数据进行统计与比较,总结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特征和现实意义。 文献研究法:以“保险+期货”模式为背景,调查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进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及掌握研究问题,主要通过查阅国内外“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总结...
明确功能定位,坚持“保险+期货”是立足于防控农产品价格风险,保障农民基本收益,是农业保险的模式创新。基于此明确保险公司和期货经营机构的角色定位。 一方面,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风险防控服务与风险处置能力。提升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设计、营销、对冲工具选...
运用文献检索可视化 CiteSpace软件,分析我国“保险+期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自2016年起,我国“保 险+期货”领域的研究热度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保险+期货”模式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价 格的预测、保费合理厘定、保单优化设计三个方面。随着金融与科技的加速融合,“保险+期货”模式正逐渐与供应链...
4.提升我国农业再保险能力。“保险+期货”让原本都要“出海”的再保险需求可以通过国内期货市场满足,期货市场扮演了农业保险“再保险”的角色,把原本付给国外再保险公司的资金用来促进我国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与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农户沟通,目前 “保险+期货”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
12月28日,由太安农险研究院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共同研究的《中国农业“保险+期货”发展研究报告(2023)》(下称《研究报告》)在京举办成果发布会,报告总执笔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李正强做详细解读。 期货日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保险+期货”作为管理农业风险、服务“三农”...
日前,太安农险研究院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并撰写的《中国农业“保险+期货”发展研究报告(2023)》(下称“《研究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袁纯清线上出席会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李正强,农业农村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