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兰于2011年3月26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去世,享年84岁,死于肺癌引起的并发症。兰德公司总裁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纪悼:“我们的世界对于保罗·巴兰发明和开发的技术来说是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也因为他一贯关注适当的公共政策。 -- 互联网之父之一文顿·瑟夫(Vinton Cerf)说:“保罗不怕走与其他人认为...
保罗·巴兰 保罗·巴兰,波兰裔美籍工程师,在1960年前后提出了“包交换”技术(或称分组交换技术),由此奠定了互联网技术的基础。
1正如《导言》(即《〈垄断资本〉未出版的一章:关于巴兰和斯威齐〈一些理论含义〉的导言》——译者注)所述,本章现存的手稿包括:(1)斯威齐于1962年12月及某种程度上1964年3月亲自编辑过的42页打印稿;(2)一份关于本章第一节和第...
巴兰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生活经历、知识分子式的自我拷问及其通过其智慧和魅力所阐明的乐观主义和绝望情绪广为流传,也赢得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朋友们的信赖。保罗·巴兰在去世前的最后一封信里谈到在即将到来的学术假期中,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重新审阅、修改一沓内容迥异的文章和评论,并将其编辑成一本论文集”。
保罗•巴兰(Paul Alexander Baran 1910-1964):美国当代激进派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出生在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祖籍波兰,先后在德国和前苏联接受教育;他曾就读于莫斯科的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1939年移居美国,1941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在战时的军事服务之后,他曾在纽约的联邦储备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尔后于19...
保罗·亚历山大·巴兰,俄国乌克兰医生家庭的产物。1921年,随着全家移居波兰,他成为了波兰公民。1925年,他前往莫斯科大学学习经济学,展现了对经济领域的浓厚兴趣。然而,1928年,他离开莫斯科,前往德国柏林农业研究院工作。在这期间,他不仅加入了德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还成为了德国共产党的一员。1930年...
保罗·巴兰(Paul Baran)出生于 1926 年 4 月 29 日,他是波兰格罗德诺人(现属于白俄罗斯),后移民美国,拥有美国公民权。他是一名电机工程师,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概念,曾参与 ARPANET 的建立,对电脑网络的建立有极大的贡献。巴兰从小在波兰的犹太人家庭中长大,是家中三个小孩中排行最小的,他的意第绪语名字为波瑟曲(...
麦卡锡主义时期,保罗·巴兰在斯坦福大学的工作面临了重重困难,包括工作量、薪水、请假等多方面的压力。巴兰公开支持古巴革命,并在1960年访问古巴与卡斯特罗会面。这使学校驱逐他的决心更加坚定。很多斯坦福大学校友会的校友向校长写信,要求解聘巴兰。巴兰表示,校长的回答并未提及学术自由的原则,而是强调让...
保罗•巴兰教授的身份你我皆知,他的祖籍是克拉科夫斯基教授的同胞,他后来前往苏联读书,40年代移居美国,巴兰教授对于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干预主义研究颇多。 第一篇是关于巴罗教授对于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开始分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及自己经济体系的危机,旨在用社会主义分析方式分析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