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实行镇、村两级集体与市场主体双绑经营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增收。引进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代数字农业,集中流转土地1300亩,建成智能温室600多亩、在建150亩,2023年产量达4800吨、产值达1.24亿元,带动周边群众400余人就业,实现群众年人均增收4.8万元,村集体年增收208万...
要推动集体经济增收,首先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确产权归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等措施,激发农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这些改革还能为集体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2.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可以通过整合村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创办集体企业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禹王路街道冯佐村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正确引领下,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党建引领的康庄大道,全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
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实行镇、村两级集体与市场主体双绑经营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增收。支持百亩田公司发展现代数字农业,培育土豆、大蒜、洋葱等特色种植业、努力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抢抓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持续探索...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古今文化交错相融,这些项目的建设对大安的发展、大安人民的增收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坚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乡、村集体的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优化“一村一策”,打造“一村一品”。大安乡推进强村富民“欧秀番茄·共建共享”项目,完成80亩...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万红 通讯员 曹莎莎 初冬时节,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大王镇吉家湾村吉金权的蔬菜大棚里温暖如春,一排排小番茄缀满枝头,五颜六色,红色的是“釜山盛艳”、黄色的是“迷恋”、绿色的是“青甜”,还有“草莓番茄”,一派丰收景象。
近两年来,临颍县石桥乡不断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并实践出地力经济、林下经济、电商经济“三核驱动”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模式多样、层次分明、增收有效的良好态势,3个村年收益达50万元以上,5个村达20万元以上。
今年来,莲西村党总支、村委会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以共商、共惠、共享“三共齐发”助力村集体资源进一步优化提升,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以乡村振兴项目“充值”民生惠民项目的运营成本,不断提升民众幸福感。发挥多方力量,谋划产业促进村财增收。该村利用春节招商的契机,邀请市人大...
近年来,尚义县八道沟镇始终突出党建引领抓手,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因村制宜,趟出了一条村村有渠道、个个有亮点的村集体增收创收路径。2022年全镇村集体总收入达533万元,14个行政村村均收入38万元,其中收入最高的赛尔台村收入达52万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各村均按计划完成收入目标任务。党建引领“打底...
近年来,贵阳贵安深化探索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2022年,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空壳村”全面消除,20万元至50万元的村发展至286个,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22个,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5元,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2.1:1。强化政策设计发挥规划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