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便桥之盟的达成,对于李世民来说,无疑是一种屈辱。为了换取和平,他几乎倾尽了府库的所有财物。这一决定在史书中并未详细记录,反而侧面反映出这项协议对唐朝的不利,史官们选择隐瞒真相,以保护皇帝的面子。突厥的再次威胁 在便桥之盟之前,唐朝已经经历了一场叛乱,庆州都督杨文干的叛变使得突厥趁机入侵。李...
第一、便桥之盟爆发 公元626年,突厥入侵,唐太宗李世民在渭水岸边与突厥颉利可汗达成盟约,史称“便桥之盟”。双方在便桥杀白马盟誓,突厥退兵。颉利之后还送来了三千匹马,一万只羊,李世民拒绝接受,而是要求颉利放回抢走的人口。毕竟人口对于恢复国家经济更加重要。这次便桥之盟,李世民拿出了府库里的所有钱,这对于...
从便桥之盟后,唐太宗就召集将领士卒,每天在宫殿前练习射箭。唐太宗如此看重军队操练,就是在为消灭突厥、洗刷耻辱做准备。 后果 唐军大破东突厥:公元630年,便桥之盟让唐太宗李世民意识到必须彻底解决突厥的威胁,于是发动了唐对突厥的战争。大将李靖、李世勣带兵北征,活捉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结论:便桥之盟达成...
众所周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本身是具有争议的一件事,前后有很多历史真相都被刻意隐瞒了起来,这其中,大慧认为很关键的一件事就是“渭水之盟”,也称作“便桥之盟”。公元626年8月,即玄武门事件之后2个月,李世民登基的当月,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和其侄子突利可汗就率军直抵长安,约20万突厥...
便桥之盟的签订,虽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被迫低头的屈辱之举,但也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李世民通过这一事件,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终,他不仅为唐朝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自己赢得了“天可汗”的美誉。历史的长河中,李世民的故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既有...
公元626年,突厥入侵,唐太宗李世民在渭水岸边与突厥颉利可汗达成盟约,史称“便桥之盟”。双方在便桥杀白马盟誓,突厥退兵。颉利之后还送来了三千匹马,一万只羊,李世民拒绝接受,而是要求颉利放回抢走的人口。毕竟人口对于恢复国家经济更加重要。 这次便桥之盟,李世民拿出了府库里的所有钱,这对于刚刚登基的李世民来说,无异...
唐太宗运筹帷幄,不愧是军事高手,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大师。这一番心理战将兵临城下的突厥大军“吓退”,比诸葛亮的空城计更具有说服力。便桥之盟毕竟是城下之盟,对于唐太宗和新生的大唐来说,是必须要洗刷的耻辱。唐太宗开始励精图治,积蓄国力,三年之后便展开了复仇雪耻之战。贞观四年,唐太宗灭掉了...
“便桥之盟”是一场一触即发但又和平解决的大战 #大有学问 #杨雨说诗 #百家讲坛 #桥 - 杨雨说诗于2024101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2.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百家讲坛]诗画桥 6 鸣鞭出渭桥 影响深远的“便桥之盟” 选集 更多 《百家讲坛》 20250210 紫禁城传奇 1 紫禁城里的五颜六色 《百家讲坛》 20250209 风雅宋 7 旧说梦华犹未了 《百家讲坛》 20250208 风雅宋 6 冰瓷金缕胜琉璃 ...
成功活捉了颉利可汗,彻底摧毁了东突厥的统治,洗刷了便桥之盟带来的屈辱。结语 便桥之盟的达成,虽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权力与外敌之间的无奈妥协,却也成为他日后反击突厥、巩固政权的催化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李世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深邃的政治智慧,最终为大唐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