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盟书是1965年至1966年间在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数量共有5000余片。这些玉片上刊载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在订盟誓约中所记载的言词,因此被称作“盟书”或“载书”。 文字背景:盟书的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50年。据研究,这些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赵鞅同其...
侯马盟书为写在石、玉片上的朱书文字。我国古代有杀牲取血、血写誓辞之说。侯马盟书文字却是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写成的。这是血书盟辞习俗的延续与改进 ,既保持了盟书的内涵,又突出了北方文化的特色。 侯马盟书辞文书法是古代先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是晋文化发展...
侯马盟书于1965年、1966年被集中出土,地点位于山西临汾侯马市秦村。这一批文物数量总计超过5000多枚,其中653件上的字迹可以辨认,累计字数超3000个,它们以大篆(或草篆)书写于玉片之上,最大的长32厘米、宽约4厘米,较小的则长18厘米、宽仅2厘米。经过专家考证,这批文书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
《侯马盟书》是在山西侯马市出土的一批珍贵的文物,这些玉石片有的长达32厘米,而小的则只有18厘米,宽度不超过2厘米。这些玉石片是在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被称为《侯马盟书》,也被称为《载书》。这些盟书大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而且大多数是朱红色的墨水,很少有黑色的墨水。它们的笔画简...
该盟书于公元207年由当时的北方军阀曹操发起,与西凉军阀马超签订,旨在稳定西北地区的政治局势,确保统治者的权威和地方的安定。 侯马盟书的签订背景是当时的战乱局势。曹操统一北方后,他意识到西北地区的不稳定对他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而马超作为西凉军阀,实力强大,对曹操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曹操决定与...
侯马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蔽唯做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近于春秋晚期的铜器...
《侯马盟书(增订本)》是2006年4月山西古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颔。内容简介 《侯马盟书》于一九七六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十六年来,早已脱销。但海内外学者经常来函探询存无,需求不断。虽然曾经考虑过再版,但于由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现在,条件成熟,决定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出版这部《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世卿赵鞅与卿大夫间进行盟誓活动的重要约信文书,时间跨度为公元前497年至489年。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侯马晋城遗址的发掘中意外发现了这批珍贵的盟书,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持续至次年5月。盟书又名“载书”,据《周礼·司盟》记载,载书是通过书写盟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