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侨置制度并非东晋始创,它的渊源至迟可以追溯到汉初,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只是对汉魏旧制的治用;淮南、江南、汉水流域及益州地区,是东晋南朝侨州郡是针对侨州郡县的混乱,也未完全废罢侨州郡县,它针对的是侨民户籍的寄寓特色;通过划一行政区域让侨旧民就地入籍的方式达到消除寄寓的目的;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名号的...
于是,除省并一部分荒小郡县之外,很多侨州郡县机构仍保留下来,并从所寄治的南方旧郡县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作它们的领土,或将一部分旧郡县划归侨州郡管辖,或将新获实土的侨郡县交给旧州郡管辖。 侨州郡县的设置,对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不仅体现了当时政府对流民的关怀与安置政策,也反映了...
稳固政权:侨州郡县的设置表达了东晋政府收复失地的决心,寄托了南渡汉族人民回归故乡的情感,对于稳固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促进经济开发:侨置郡县后,侨人在当地开垦良田,从事生产,有利于开发当地的经济。🚫 消极影响 削弱中央控制力:脱离侨居地管辖的侨州郡县体制维持了众多北来士族门阀原有的乡里威权,很大程度上影响...
二、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产生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南北各国纷纷侨置州郡县,在此过程中,侨置制度也走过了发展、完善以至成熟并逐渐萎缩的历程;而比较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的侨州郡县,则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更加正规、普遍,侨置制度也更加典型。[14]
🌿 侨州郡县:东晋南朝时期,为安置北方流民而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 🏡 永嘉之乱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这些人被称为侨人。 🏞️ 为了控制侨人,东晋南朝在侨人聚集的地区重新安置了他们的原籍州郡县,这些州郡县仍沿用旧名,被称为侨州、侨郡、侨县。而原来的州郡县则被称为土州郡县。
侨州郡县通常与中央政权保持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同时又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风格。 侨州郡县一般地理环境多种多样,有些地方位于山区,有的则靠近海洋。这些地方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侨州郡县的特殊性,它们常常是边境的前哨,有时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同时也会吸引来自周边地区的移民和商人。
汉语词典> 侨州郡县 东晋、南朝时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郡县。当时北方人民与士族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东晋、南朝政府为了安抚流民和招徕北方士族,设置侨州郡县,保持北人原籍贯。东晋初,侨州、郡、县均沿用北方原地名,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侨立徐州,江乘(今江苏句容市北)侨立琅邪郡与临沂县。刘裕收...
侨州郡县名词解释 1. 侨郡 古代因战乱或人口迁移,原居住在某地的人们被迫迁往他乡,这些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侨郡。侨郡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而是对原籍地的称呼,其居民多来自同一原籍,无固定的领土范围。在《南史·王玄谟传》中提到:“雍土多诸侨寓,玄谟上言,所统侨郡无有境土,新旧错乱,...
侨州郡县并不只是南北朝时期的特色,是中国历史上以流亡人民原籍的州郡县旧名设置在所寄居之地的州郡县。西晋亡后,中原战乱,人民流徙,西起凉州,东至辽东,均有设置侨州郡县,尤以秦岭、淮河以南,东晋、南朝境内为最多。 晋元帝寓居江东,百姓自拔南奔走,并谓之侨人,皆取久壤之名,侨置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