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与其纠结于「侘寂风」,不如去深入了解一下日本传承千年的四大美学概念:物哀、幽玄、侘寂。 物哀:感伤与感叹的交织 🌸 「物哀」这个词初看很容易被「哀」字误导,以为是对事物的哀叹。但实际上,日语中的「物哀」不仅仅是悲伤,它还包括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各种情感。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按中...
侘,代表简单朴素或粗糙简陋;寂,则是看见侘的美的心境。在残缺中看见完整,在有限中感受无限,这种美感无需过多的修饰,通过枯山水、庭院茶室等造景,可以感受到侘寂的独特魅力。🌸【物哀】:真挚情感的触动🌸 物哀,是触景生情、感物生情的情感体验。物,是认识感知的对象;哀,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感情的主体。当物与...
物哀是对事物的情感触动和感悟,强调细腻感受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幽玄包含深邃、含蓄等多重意义,强调深层内涵和难以言表的美感;侘寂是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循环和变化,崇尚质朴、简约、安静的美学理念。 '物哀'、'幽玄'与'侘寂':日本美学的三重奏 '物哀'的定义与起源 '物哀'(...
十六世纪,源自道家的侘寂精神,在千利休的侘茶中发展出了日本人「和敬清寂」的美学意识。 「露地」通往原始心境,「障子」引进阴影,「围室」的竹支茅屋暗示了短暂、轻微、拙劣。茶禅一味,是除去装饰、重复并接受劣化,让本质显现。侘寂呼唤出的感官知觉与精神,开启了美学上的无限可能。 (2)侘寂的艺术 茶道、俳谐 (...
物哀、幽玄、侘寂是日本三大传统美学意识,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物哀之美刹那间的虚实源于心中的感叹。 更爱残月、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
其实,侘寂、物哀和幽玄是日本美学体系的三根支柱,这三个概念都源自中国,在日本被发扬光大。现在,这种美学概念又唤起了国人的文化基因,所以特别受欢迎。要准确解释这三个美学概念可不容易,有人用三首诗来形容它们,我觉得挺贴切的: 侘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当「物」与「哀」相互吻合一致时,便产生了和谐的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比如看到残月、花蕾等事物,感受到赞赏、亲爱、喜爱、可怜、共鸣、悲伤、怜悯、壮美等诸多情绪,这就是物哀。🌈【交融与互动】: 幽玄、侘寂与物哀,这三种美学并不是完全独立,毫无联系。相反,它们常常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具...
两天前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打了2个汉字“侘寂”,是从日文侘び(わび)寂び(さび) 翻译而来。“び”即美或者坚持善始善终之美。日本文化中有「侘寂、幽玄、物哀」三大审美之说。本文尝试从“禅”的角度解读侘寂、茶道和禅茶一味,了解了“禅”才能真正体会道侘寂美学的终极之美。
日本文化中「侘寂、幽玄、物哀」三者有何区别? 时间: 物哀:出现时间最早,平安时代。 幽玄:中世。 侘寂:近世。 对应的文学类体式: 物哀:物语,和歌 幽玄:和歌,能乐,连歌 侘寂:俳谐(就是基本上除了江户时代通俗民艺之外的所有日本古典艺术形式)1.物哀: 1.物哀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层,男女恋情的哀感 第二层...
侘寂、物哀、意气、幽玄日本美学是在日本产生和演化的,以“艺道”为传统,并逐渐与西方美学思想相结合的美学理论总称。其核心概念包括侘寂、物哀、意气、幽玄。12 侘寂(Wabi-Sabi):指的是一种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