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一嗔心虽然有大害,但首先受害的却是自己。心怀嗔怒的人或许不会发作,一旦发作起来伤害异常剧烈。就因为在人发作以前,嗔怒已经先把心怀嗔怒的人煎熬备至。我们旁观者能看到发怒的人对别人的冒犯和伤害,却看不见发怒以前自己所受过的苦楚。他的苦是他施加给别人的几倍,十几倍。正是因为太痛了,所以他的反...
尤其是在愤怒,贪婪,愚痴这三恶道的种子即将种下之时,这一声佛号很可能就会把你从三恶道中拉回。嗔怒,尤其是恶念之嗔怒,是地狱道之种。所谓的恶念之怒,指的是因为自己的私心而爆发的怒气,比如觉得别人侵犯自己利益了,或者让自己不舒服了,也或者根本没有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此时心情不爽,想要找个人发泄一...
嗔心、嗔怒,就像掌心点火, 我们总想把它扔给别人;可这之前,却先烧了自己!“嗔”乃三毒之一,众恶之根,是佛家修行最大障碍。对于普通人来说,嗔心主要是指憎恨、恼怒、生气这些很严重很明显的情绪。而对于修持佛法,想要寻求清净解脱的人来说,但凡有讨厌、反感、不喜、怨尤的念头升起,包括与人争执,或者...
生气这个词在佛教中称作“嗔”,佛法中提到“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无法控制自己的嗔怒,很有肯能会招来诸多灾难,即使别人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的灾难,我们自己火烧自己的清净心,这算不算灾难呢?很多同修修学非常好,劝别人不要嗔恨,会说到因果劝导,因为这是法忍;如果...
不过红尘首先要说明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嗔怒”都是坏事,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皆是慈悲”,这里面的金刚怒目也是嗔的一种表现,但却是善业。其实这个“嗔”严格意义来说是分为两个级别的,区分的标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这个发怒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甚至是整个大众。比如说上面说到的金刚怒目,...
不过,佛的忿怒并非嗔怒,至于区别,只怕要修到佛的境界才能理解了…… 欢迎关注七叶君,更多有视角的另类佛经故事!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文章 敦煌莫高窟高清大图精选 佛教:娑婆世界如此苦,为何我们还要来这里?因为这三大因缘 依照圆觉经进行修行 就能得到圆满的解脱 道教有五方五老,佛教有“五智如来”,...
嗔怒就是其中之一。佛门有言:“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怒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给自己行事增加诸多阻碍。起到明显的反作用,这又是何必呢?有人说,发脾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去努力反省,忏悔,而不要老是将责任推给对方,专门挑对方的毛病。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生出嗔怒之意,不妨默念下面这两句话,说不定怒火就会顿时消泯。 嗔怒必无所得。 人在愤懑难平的时候是听不进言语的,会一昧由着满腔的无明之火作为,把原本可以得到解决的事态推向非常糟糕的处境。《西游记》里面,孙悟空打杀六贼,自以为清净六根,只得到唐僧的一番喝骂,后来出现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始终不曾安...
瞋恚,在佛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怒气和恨怨,是佛教所谓的根本烦恼之一。以下是对瞋恚的详细佛学解释: 一、定义与性质 瞋恚,又作瞋怒、嗔怒等,是对某种对象的愤怒、憎恨、厌恶和敌意的情感。它通常由于不满、嫉妒、攀比、欲望不满足等因素引发,是一种有害的负面情绪。在佛教中,瞋恚被视为由贪欲和无明...
佛教:生气的时候,心中默念这三句话,即刻心平气和!我们凡夫食五谷杂粮,心境难免受七情六欲的左右,在众多的情绪当中,对人伤害最大的,当属嗔怒。生活中常说“和气生财”,人若经常发怒,使得众生不敢亲附,财运也被赶走了。过去,阿难尊者问佛陀,世间为何有人学佛法后,反而横遭不幸呢?佛陀说,其中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