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跏趺坐 结跏趺坐( jie jia fu ),亦称“金刚坐”,因佛禅定时常用此坐势,故又名“禅定坐”。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经常采取这种坐法。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证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这种坐法的塑像一般为“佛”。结跏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
跏趺坐:即互交二足,将右脚盘放于左腿上,左脚盘放于右腿上的坐姿。诸佛皆依此而坐,故又称如来坐、佛坐。第一摄身轻安;第二能经久不倦;第三外道皆无;第四形相端严;第五为佛门正坐。坐法之一。 紫檀省大师造像 | 释迦牟尼佛 半跏趺坐:即单趺一足,跏于另...
第七是半跏趺思惟坐(如图7),腿部单盘,一手指颊,呈低首侧身的冥想沉思状,这种坐姿流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其含义是佛在为菩萨时思惟众生之苦。( 大明永乐 思维菩萨像 网络图片 )最后看到的是箕坐(如图8),其姿势为两足向同一方向伸直而坐,因两足之间形状如箕(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
结跏趺坐,亦称“金刚跏趺坐”,略称“金刚坐”。又以为佛禅定时常用之坐势,故亦名“禅定坐”。如来佛多为此坐,又称为“如来坐”。佛学百问,何为结跏趺 (jiā fū ) 坐?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经常采取这种坐法。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证道...
是一种在座上端坐、双足自然下垂的坐姿。这种坐法与半跏趺坐不同,双足并未盘起,而是自然垂落。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坐姿正是弥勒佛所钟爱的,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姿态。交脚倚坐 是指两腿自然下垂并在座前相交的一种坐姿。在早期的弥勒菩萨塑像中,这种坐姿被广泛采用,体现了宁静而自然的形象。游戏坐 是...
结跏趺坐的姿势是将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腿上,足心朝上。这种坐姿又能再细分成两种,即降魔坐和吉祥坐,降魔坐是先将右脚压在左腿上,再将左脚压在右腿上,双手的上下顺序也是左手在上,反之就是吉祥坐。 降魔坐 吉祥坐 如来佛多为结跏趺坐,佛教认为这种坐姿安稳,形象端严,不易疲劳,身心端正;现代瑜伽教练认为...
即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唐以后的佛像特别是大佛像多采用这种坐式,这种佛像又称为倚坐佛。据传,这也是释迦牟尼惯用的一种坐姿。 善跏趺坐 4、交脚倚坐 即两腿下垂相交于座前。早期的弥勒菩萨像,都取交脚倚坐之姿。 交脚倚坐 龙女礼佛图---藏品来源:藏宝天下文玩APP ...
不过,最为理想的打坐姿势,就是毗卢遮那七支坐法,所谓的七支,即坐姿的七个要点。南师讲学时,对七支坐法的讲解深入浅出,言简意深,因而分享出来,与诸佛友共沐法雨,共同精进。其一,双足跏趺。经文中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正是结跏趺坐(音:jiā fū)。先左足压右腿,后右足压左腿,称为...
在佛教中,诸佛常以此姿态而坐,因此又被誉为如来坐、佛坐。这种坐姿不仅代表着身心的轻安与宁静,更象征着经久不倦的修行精神。与外道所无法比拟的是,它展现了形相的端庄严肃,无疑是佛门中的正统坐姿。半跏趺坐 即单足盘坐于另一足上的安坐方式。这种坐姿最初是佛陀特许比丘尼的坐法,旨在预防经血外泄或避免...
▲ 半跏趺坐因为释迦牟尼佛在野外讲授佛法时,比丘尼们经常遭受虫蛇侵害,为了防止感染生病,佛陀特别允许比丘尼们可以使用这种坐姿听闻佛法。因此,现在半跏趺坐的造像大多为女子形象的菩萨像。左右舒坐的坐姿是两足不交叉,右腿曲盘,左腿微曲称左舒坐,反之则称右舒坐。这种坐姿的使用率仅次于结跏趺坐,现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