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体性智 即世间、出世间等诸法体性之智。对一切现象及其体性能决断分明,远离一切戏边。 心性本来具足五智,而凡夫被无明遮盖,则显现为五烦恼。 如《狮子妙力圆满续》所云:“五烦恼有五智慧。” 又如《大乐嬉摩摩格续》所云:“愚痴即是法界智,嗔怒即为大圆智,傲慢即为平等智,贪欲为妙观察智,嫉妒为成所...
平等智(成就智):平等智,也称为"平等性智"或"成就智慧",代表了所有事物的平等和无差别性质。它认识到一切众生都有相同的佛性,不分贵贱、美丑、高低。平等智帮助修行者超越对世界的偏见和分别,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包容。举例:一位佛教修行者通过禅修和观想,逐渐体验到平等智。他意识到,不论是贫穷的乞丐还是...
五方佛:五智五德的象征 五方佛,也被称为“五智佛”或“五智如来”,代表了五种智慧、五种德行和五种戒律。根据唐不空所译的《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了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 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 🔹 南...
密乘五佛部,即五方佛,各自与五大、五智及五毒紧密相连。在灌顶仪式中,这些元素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象征修行者的进步与加持。例如,东方不动佛与水大、瞋恚相应,通过水灌顶,瞋恚可转化为大圆镜智。同样,南方宝生佛与地大、慢烦恼相应,宝冠灌顶则能将慢烦恼转化为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与火大、贪性相应...
佛有五智三身,三身即法、报、化,五智包括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分别以五方佛为代表。五智也可归纳为两种:“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如所有智:是指一切万法虽然千差万别,但...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五尊佛中,正中者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接下来是南方欢喜净土宝生佛、东方妙喜净土阿閦佛、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北方胜业净土不空成就佛。这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方的佛又称作"四方四佛"。根据唐不空所...
78、本性即是诸佛五智,由五方佛所证功德分别作表征:东方阿岗佛,表第八阿赖耶识所转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表第七末那识所转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表第六意识所转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前五识所转成所作智;中央毗卢遮那(大遍照、大日)佛,表第九阿摩罗识本具法界体性智。密教体系中五方佛与五智之间...
"琉璃五方佛",亦被称为"五智佛"、"五方如来"或"五智如来",这一概念源自密宗的金刚界思想。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上,各自有一位佛陀作为主持。具体而言,中央位置是毗卢遮那佛,即我们熟知的“大日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东方则由阿閦佛(或药师佛)主持;西方则是阿弥陀佛的领域;南方则是宝生佛的居所...
密教经典以阿弥陀佛为五智如来之一,表妙观察智,谓阿弥陀佛能说诸妙法,断众生疑妄,令入正定。 北方不空成就佛:梵名Amogha-siddhi Buddha之意译,音译为阿目伽悉地佛。不空成就佛之事迹功德,主要载于密部经典,属金刚界曼荼罗五智如来之一,代表北方。不空成就佛,以德立名,《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载:不空成就...
1. 五方五智大佛是密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五个方位和相应的智慧。2. 五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中,而五智则是指密宗认为佛所具备的五大智慧,包括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3. 这五方五智被具体地分配到五尊佛上,分别是中央的大日如来佛,东方的阿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