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初入中原,遵从印度无佛像传统,形成一段无佛像时代。中国佛造像从无到有,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内涵及智慧,成为国之瑰宝。中国佛造像经历各朝代不同文化特色,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北齐时期,中印文化交流,佛造像艺术集多元文化交融,线条柔和俊美,笑容含蓄,形成独特的时代特色。隋唐时期是佛像雕塑艺术史上辉...
在中国,佛教石刻造像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年代。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像艺术亦随之传来,在南北朝时期进入空前的发展阶段,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而到宋代开始走入衰落。 △元 铜鎏金弥勒菩萨立像 佛造像艺术的沉浮也反应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更迭,反映中国人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审美理想与民族精神。纵观中国佛造像发展...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最初表现了它的独立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更迭,环境的改变,它开始不断的与中国文化相互磨合,进而融合,并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学、艺术、思想等各个方面。我们单从佛教造像风格在中国的演变历程就可窥见一斑。 一、初传期 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的固有文化是占绝对...
在太平真君7年(公元446年),太武帝下诏毁灭佛法,命令将全国境内所有寺庙尽数拆毁,佛像经典一概焚烧,僧尼全部坑杀,造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空前的灾难,中国“三武一宗”四次法难的第一次。 由于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同情佛教,通知部分僧人以后,才对外宣布了废佛的诏书,因此一部分僧人侥幸逃脱了劫难。之后由于大宦官宗爱与拓...
常青佛教造像风格的演变学习分享威_oliveds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926 -- 3:02 App 罗弘昊台球课程度数瞄准法分享 38 -- 3:04 App 布籽国人物速写基础(第6期) 79 -- 3:21 App 夏鹏《系统之美》精读课 第二讲 28 -- 3:02 App 博宇插画系统课ipad新国风插画学习分享 ...
以麦积山石窟第37窟的菩萨像为例,菩萨高1.86米,形体修长,双手自然地交叉于胸际,姿态优美丰满,表现手法简练、写实,是麦积山隋代造像的精品。 37窟(隋代) 2023.5.5拍摄于麦积山石窟 初唐佛教造像延续隋代风格,造型多体态丰腴,头部偏大且身体稍短,脸型偏方形。盛唐时期是佛教造像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造像脸型圆化,...
古印度佛像的发展历经四次变革,展现了佛像样式从最初的象征物表现,到借鉴模仿创立浮雕佛像,再到单体佛像和造像谱系的建立与发展,直至密教化和衰落的全部历程。这些佛像样式演变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对中国佛教造像产生四次不同的影响。可以说,在中印佛教的传播中,佛像起到了比经典和仪轨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讨论古...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造像, 它们或是威严神圣的佛祖、 慈祥宁静的菩萨、 豁达虔诚的弟子、 又或是孔武有力的天王…… 这些造像与壁画等装饰, 共同构成了一座神圣佛教的艺术殿堂。 佛教石窟东传中国示意图,图源:一席 自佛教兴起,佛教艺术也随之获得发展,并且在其流经之地,形成了不同的造像风格和样式。佛教造像的仪...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着釧,下着羊腸大...
随直播,畅游麦积山石窟之三,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变 135窟,是麦积山石窟中少有的大窟,也是特窟,一般不对游人开放,除非另付高额费用。从窟内造像,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审美的变化,可以说是一部微缩的佛教造像史。图中塑像,为北魏早期。像1,长脸、尖颌、溜肩,典型的廋骨清像,菩萨身体前倾,显得谦和内敛;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