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僧人与世俗信徒的关系较其它世界宗教有所不同,僧团成员并非祭司或充当神与人之中介,他们只是为了追求更高尚的生活理想而出家,并无指导信徒宗教生活之义务,而只是宣传佛陀的教义;出家僧人最终修道可达阿罗汉,而一般信徒(居士)仅可达涅槃。 僧团出家人有其别于居士的制度,对比丘与比丘尼要求三皈依,即皈依佛、...
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佛教自身建设,严肃僧纪,整饬僧团,根据《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度牒是僧尼的僧籍身份凭证,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僧尼经考察合格发给度牒。持有度牒的僧尼由其剃度或常住寺院登记造册,建立僧籍。 第三条度牒和僧籍登记表由中国佛教...
佛教兴衰起伏的历史进程也证明,僧团制度的守正,是保障法脉传承纯正性的根本。在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佛制毗尼的根本精神与基本原则仍要坚守,正如中国佛教协会演觉会长所说:“僧团制度的守正就是要坚持佛教戒律精神,坚持戒律的根本原则和重大要求,发扬丛林清规报恩国家、慈悲济世等与时俱进的精神,传承清规中...
戒律是佛教的禁戒和制度,内容涵盖佛教信众必须受持的各种止恶行善的戒法条文、僧尼日常生活的行仪规范,以及僧团的组织、制度和行事等。它是佛门的纲纪,入道的基阶,在佛教'戒'、'定'、'慧'三学中,位居第一,具有殊胜的意义。本文以笔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藏经总目提要·律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有...
普陀山佛教协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原则,对全山管理坚持“三统一”管理,并实行“一个法人(佛协)、二级管理(佛协、寺院)、统分结合”的僧团内部管理体制,确保普陀山佛教健康稳定和长久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妙善法师为代表的普陀山老一辈僧团领袖,恢复建立了普陀山佛教协会,创立了以“人事统一...
所属专辑:徳叔讲印度佛教史 音频列表 1 德叔讲印度佛教史第15集:佛陀思想的意义 751 2021-02 2 德叔讲印度佛教史第16集:原始佛教的僧团制度 716 2021-02 3 德叔讲印度佛教史第17集:第一次结集 720 2021-02 4 德叔讲印度佛教史第18集:第二次结集 ...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官府设立僧官制度,即君主通过赐予僧团领袖官位、爵禄的方式,笼络佛教领袖,促使僧团组织置于世俗权力秩序控制之下的制度设置。僧官制度的设立( ) A.
大悲寺妙祥法师 不捉金钱 日中一餐 行脚 乞食..他坚持苦修,并严格恪守佛陀所制定的僧团制度,以戒为师、坚持苦修、日中一食,并以身作则每年都会坚持行脚,用来修心,同时也是在以身表法,是佛家四众之典范,也是佛教的一股清泉,他就是大悲寺的住持——妙祥法师。#大悲寺#妙祥法师#国学智慧#传统文化#禅悟人生 ...
所属专辑:世界佛教通史 音频列表 1 四 传教的逆缘+五 最后说法及入灭 29 2024-07 2 第五节 一释迦佛的普世度化因缘+二佛陀的僧团+三僧伽的居住与安居制度 30 2024-07 3 四 舍利弗与目犍连+五 摩诃迦叶+六阿难+七 优波离 29 2024-07 4
在当时的背景下,百丈怀海禅师清楚地认识到禅宗面临的形势严峻,必须实行彻底的改革,为禅宗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缘。经过认真分析和评估,怀海禅师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部份,结合当时佛教僧团的实际,制定出了一部全新的僧团管理制度——《百丈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