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性,应该分开来。罪是不空的,你犯了什么罪,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因果不空。性空,是说回到原点,我们本性本无善恶,也就是缘起性空。只是因为我们一念妄动后,再去攀援五欲六尘的妄境,并因此造作无边的罪业,被这种业力带动着无休止地轮回。修行人,要站在“性空”的角度去看待“业...
六祖坛经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天竺大雷音寺,佛说六祖坛经。暇满即是佛性,常住本自清凉; 不用求诸佛法,自性本具普贤。诸行因缘生,如梦幻泡影,空观不存,何处可布施? 若见真常相,即见如来性;不立文字教,直指人心印。要得心应心,莫把心往外寻; 一切诸法本自性,除了名言二字。诸法由心而生,心由何处...
佛性本清净,佛性本具足,佛性本不生也不灭,不增也不减,佛性不会因为任何外在的改变,而自身有一点变化。因为有佛性,这才是我们之所以,可以成佛的原因。 众生皆具备这样的佛性,只是众生不了解他,也见不到他,而佛,就是觉了佛性的人,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在佛教中,佛不是神仙,他其实就是,觉醒的人而已,而我们...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世人本来具有的妙性是空的,没有一种法则可以得到,所谓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知空而不执著空,才是明智之举。如果,执着一切空,心空身也空,世界宇宙都是空,这种一切都空的心空来学佛,就会落到真正虚妄的无记空上。“人有千面,物有万象,...
你说佛有慈悲心,你是此岸的生死凡夫;你说佛没有慈悲心,更是此岸的生死凡夫。必须有无二边都离开,才到彼岸!超凡入圣。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谓之妙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谓之真空。妙有即真空,真空即妙有,圆融无碍。佛无是心“我当度众生”,其心空空洞洞,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
1. 自性本空,意味着一切法无自性,不存在独立自主的实质。2. 依缘而住,指出一切现象依赖因缘条件而显现,非独立生成。3. 无生无灭,阐述诸法无生无灭,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相续过程。4. 佛了悟诸法实相,认识到现象虽然看似存在,实则无自性,不生不灭。
这就是“遣有没有”,这念心能生万法,如果执着空,想遣除有,就失去自己佛性当中本具的“妙有”,失去空中能生妙有的功德。三界当中的无色界,就是从空背空,认为色身的存在是一个障碍,要把身体灭掉,从有还归于空,心意识住在空当中,才能得到解脱。不了解色即是空,能灭的这个心本来就是空性,原本就...
首先,人人皆有佛性。慧能初见弘忍时的言说,初证了心性的有性。慧能不仅认为人人皆有佛性,而且自述自心不离自性。 其次,自性非有而空。慧能针对神秀的偈颂所呈的偈颂,重证了心性的空性。 神秀的偈颂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自性本空,依缘而住,无生无灭,故佛 自性就是实实在在的有,空否定自性,不是实实在在的有,依靠因缘齐全才能够出现见到,仔细分析是没有任何的生和灭,根据肉眼、耳朵等等感觉好像是有的,起一个名称供心分别了知,成了佛,完全知道所见所闻都是假立暂时有,真实是没有实有不变的东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