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戒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志求佛果之人之戒律,梵网经所说之戒法是也大日经学处品曰:‘所谓一道戒,亦是佛乘戒。以离无量见网,住一实相之道故。’更多:https://www.bmcx.com/
佛乘戒 摘自:佛学大词典 志求佛果者所受之戒律。即梵网经所说之戒律。[大日经学处品](参阅‘戒’2896)更多:https://www.bmcx.com/
戒本有大小二乘之分。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为大乘,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弥、沙弥尼十戒等为小乘。然虽小乘,若受戒者发上品心,即得受上品戒。此上品戒体,与大乘三聚戒体相当。如随持一戒,禁恶不起,即摄律仪,用智观察,即摄善法。无非将护,即摄众生。故小乘亦通大乘。 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声...
如果只因舍命而坏了一生,那么破戒则可能让百万生沉沦恶道。持戒者将见佛,戒是最上的庄严,是最上的妙香,是欢喜的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都不能侵。持戒者得名闻,获安乐,命终时复得生天上。”佛陀接着说:“如果犯律仪,就像盲人看不见众色,无足者不能行道,远离...
佛说大乘戒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有破坏戒行寿命者。有断灭善根者。出家难值发精进心坚固守护。若诸苾刍等。于佛法中求解脱者。远离一切诸恶苦恼。如佛所说宁舍身命而趣无常。不得纵心犯其戒律。若人舍命只坏一生。若复破戒令百万生沉沦恶道。若人持戒当得见佛。
大乘佛法有戒律,不只是有戒律,而且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就是佛,佛就是戒。《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就是戒的意思。《大报恩经》说:“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大乘...
受菩萨戒,正如在菩萨戒的莲花中孕育未来的希望,直至成佛的彼岸。▍ 大乘教法的特质 大乘,并非简单的形容词,而是指佛所特有的广大无边的金刚体性。大乘教法包含圆融与顿悟特质,通过传承经典,能够彰显佛的威德,与小乘相比更显珍贵。当我们在受戒时,有本师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为我们传授戒法,同时...
大乘佛弟子必须了解和..戒律都有其持犯标准,即使是犯戒也有犯轻戒和破重戒之分,并且有各种开缘,也就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条戒可以不守。犯轻戒都可以忏悔,慢慢改过迁善,凡夫成佛是一个漫长的自我改变、提升的过程。菩萨戒的基础是菩提
又谤佛法。“破斋破戒”:你说不吃肉,吃斋;但你又开斋。受戒;你又不守戒,破了戒。“破塔坏寺”:你把佛塔给拆了,把庙也破坏。“污净梵行”:人家修清净行的人,你就令他不清净。“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像上边所说的种种恶业重罪,“悉皆灭尽”:你若能念〈大悲咒〉,都可以消灭。为...
乘戒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乘者,以名开悟实相之智慧,戒者以名净除身口恶之制法。此中小乘之比丘,戒急乘缓,大乘之菩萨,乘急戒缓。涅槃经六曰:‘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然是一往之相对,其实大乘之真萨埵,乘戒俱急。此有四句。见戒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