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戒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志求佛果之人之戒律,梵网经所说之戒法是也大日经学处品曰:‘所谓一道戒,亦是佛乘戒。以离无量见网,住一实相之道故。’更多:https://www.bmcx.com/
佛乘戒 摘自:佛学大词典 志求佛果者所受之戒律。即梵网经所说之戒律。[大日经学处品](参阅‘戒’2896)更多:https://www.bmcx.com/
戒,即佛所制的轻重戒律;乘,则指佛所说的大小乘法。🛤️📌 第一种境界是“乘急戒缓”。这种修行者因戒律急切,虽可能堕入四趣之中,但因乘急,仍能得闻法,如八部中的龙鬼等。🐉👻📌 第二种境界是“戒急乘缓”。这类修行者因戒律急切,得生人天中,但因乘缓,不乐闻法。🌌🙁📌 第三种境界是...
戒本有大小二乘之分。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为大乘,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弥、沙弥尼十戒等为小乘。然虽小乘,若受戒者发上品心,即得受上品戒。此上品戒体,与大乘三聚戒体相当。如随持一戒,禁恶不起,即摄律仪,用智观察,即摄善法。无非将护,即摄众生。故小乘亦通大乘。 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声...
一者、道场殊胜,菩萨发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萨戒,即超二乘。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世界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萨戒者。 四者、功力殊胜,受小乘戒,譬如萤火,受菩萨戒,譬如日光。
持戒者将见佛,戒是最上的庄严,是最上的妙香,是欢喜的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都不能侵。持戒者得名闻,获安乐,命终时复得生天上。”佛陀接着说:“如果犯律仪,就像盲人看不见众色,无足者不能行道,远离涅槃,不到彼岸。持戒者成就一切法宝,如同贤瓶,圆满坚固,能...
佛说大乘戒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有破坏戒行寿命者。有断灭善根者。出家难值发精进心坚固守护。若诸苾刍等。于佛法中求解脱者。远离一切诸恶苦恼。如佛所说宁舍身命而趣无常。不得纵心犯其戒律。若人舍命只坏一生。若复破戒令百万生沉沦恶道。若人持戒当得见佛。
大乘佛法有戒律,不只是有戒律,而且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就是佛,佛就是戒。《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就是戒的意思。《大报恩经》说:“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大乘...
大乘佛弟子必须了解和..戒律都有其持犯标准,即使是犯戒也有犯轻戒和破重戒之分,并且有各种开缘,也就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条戒可以不守。犯轻戒都可以忏悔,慢慢改过迁善,凡夫成佛是一个漫长的自我改变、提升的过程。菩萨戒的基础是菩提
胜义菩提心即胜义谛上之菩提心,即众生之本来面目,诸佛菩萨之本源——如来藏佛性。故菩萨戒又名菩提心戒。《梵网经》中说: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所以法师传授菩萨戒时都会问我们:汝是菩萨否?我们要齐答:是菩萨!法师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