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佛法轮花 佛法轮花,以其巨大的直径和独特的色彩搭配,令人过目难忘。其内花瓣呈现纷红色,先端则带有黑光色,而外花瓣则是淡黄色,花蕊则是小巧而金黄的。整朵花看上去,仿佛是藏佛教中法轮佛的微缩模型,既神秘又庄重。7、鼠灵精花 其花型酷似老鼠,生动活泼。花瓣一面呈现奶油般的洁白,另一面则是淡粉...
在《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段禅宗典故“拈花一笑”,以无言胜有言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佛与花之间的深厚缘分。佛的微笑,洋溢着喜悦、和乐与安详,置身佛前,我们得以感受无边的宁静,洞见最真实的自我。佛的容貌秀美而...
根据《佛本行集经》卷三的记载,佛陀前生为一婆罗门弟子,名叫云童,有一次他参访至莲花城,听说燃灯佛将来此说法。云童希望能以鲜花供养燃灯佛,但全城的鲜花已被国王收购一空,云童寻遍全城都找不到一朵花。后来他在井边遇见一位婢女,双手捧著瓶子,瓶中藏著七茎优钵罗花,云童恳切的向她求花,婢女为其...
🌸历代文人墨客,如周敦颐、陶渊明、王安石等,都将花视为自己的知音,寄托了深深的精神慰藉。每一朵花,都是他们笔下的灵感源泉。🌷而王龙先生更是将花比作佛,认为“花是佛开了口,花香佛法。”这种博爱的情怀,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无论是华贵的牡丹、娇艳的玫瑰,还是纯情的茉莉,每一朵花都值得我们去欣...
世尊通过“拈花一笑”传达了佛与花之间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灵性交流,揭示了禅宗中佛与花的深刻缘分。佛的微笑,宛如春日里的暖阳,充满了喜悦、和乐与安详。置身于佛前,我们仿佛能触摸到无边的宁静,同时洞见那个最真实、最纯粹的自我。佛的容颜,秀美而端庄,情态温和,安然不动,令人心生敬畏。当我们怀揣着虔诚之心...
然而,花无自性,因花而悟方为大成。人们无需执着于花的归属,只需在花开花落中感受那份“自然”的美感。当“花”“人”“佛”三者融合为一体时,心也就没有了差别之心,达到了般若波罗蜜的佛菩萨境界。在经律论三藏中的论藏中,我们看到了僧、居士在修为上的差异。禅悟之道,天壤之别。《祖堂集》卷十九...
便把莲花比喻成佛,正所谓:“一花一世界、见花见吉祥、见花如见佛”。佛教常说“花开见佛性”。此花就是莲花,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佛教也把莲花奉为教花,为了学习莲花的清净之心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同时来引导人们要积德行善、心中有善,从而使内心祥和,了生死、得解脱。
南无阿弥陀佛 1 佛教与花的因缘 花是大自然中最美的生命,和宇宙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悄然绽放,姹紫嫣红,芬芳馥郁,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陶冶性情,增进生活情趣。在我们的生活里,花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春佳节、开会宴客,摆上一盆花,顿觉满室生香;开幕祝贺、生日送礼、探望病人……,...
在别处看花,总是热闹非凡,人潮涌动,花海中的人们摩肩接踵,仿佛挤在一起;而在寺院里,花的景象则截然不同。这里的花显得沉静而安宁,仿佛有了灵性。即使是几朵散落的花,也能绘出春天的美景。佛与花有着特殊的缘分。佛祖拈花,迦叶尊者会心一笑,禅便由此而生。因此,许多寺庙里都有不同的花卉。比如灵谷寺的玉兰、...
由于释迦牟尼是以手持莲花供养燃灯古佛而获得佛的授记,因此,他的整个生命旅程都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释迦如来成道记》中,我们得知,在他诞生之前,其母摩耶夫人曾梦见一只口含莲花的白象踏入宫殿,预示着未来的佛陀与莲花有着深厚的渊源。当摩耶夫人接近预产期,在回娘家的路上,她试图采摘无忧树的花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