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潜士的朋友及学生集资整理刊印他的遗稿的目的,自有对他的纪念,更是为了替余潜士题请入祀乡贤祠。在呈通志局稿本《余潜士传略》的最后就很明确地写上:“今同志议将详列事实,册结具呈列宪,题请入祀乡贤祠云。” 余潜士一生专注于理学研究,在《...
余潜士故居“乡贤第”,位于辅弼街尾。虽然正屋大部分被拆,但依旧有部分房屋仍保存完好,围墙外的一棵小叶榕长得茂盛,据说是余潜士亲自栽种。其后人余则火老先生告诉我,旧时交通,皆靠双脚,从龙墘厝下福州,走古道,下山仅需一天。从福州启程...
8月10日上午,余潜士诞辰240周年纪念大会在大洋镇霄洋村举办。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青云山党工委书记李志专出席活动并致辞,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余潜士基金会理事长余则镇,余氏宗亲、博士代表以及余潜士后裔代表依次发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余潜士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表达了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大会还...
余潜士,本名时缵,号畊邨,出生在辅弼(今同安乡),生于1786年,不幸7岁时父亲离世,由其母黄氏辛勤抚养成人。1800年,他遵从伯父的期望,前往福州求学,接受了三年的教育。在接下来的三年里,1803年至1806年,他独自在大洋乡高盖山边苦读,自称高盖山人。道光六年(1820年),余潜士在乡试中脱颖而...
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成立于2021年06月10日,位于永泰县大洋镇珠洋村灿堂坪29号,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扶;资助余潜士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以及宣传余潜士的相关文化项目;资助贫困子女上学,奖励进入高等教育的学子等等。 2、人员情况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为余则镇。
余潜士的生平与学术成就 早年求学生涯 余潜士,这位晚清永泰的杰出学者,自幼在福州接受良好的教育,展现出卓越的学术天赋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出生于1784年,逝世于1851年,一生世居永福(今永泰)之西山辅弼乡。年仅十四岁时,便跟随伯父远赴他乡求学,并在郡城福州度过了三年的读书时光。自嘉庆庚申年(1800)起,十七...
简介: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成立于2021年,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该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2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拥有行政许可1个。更多 评分- ...
有一个记载的故事,余潜士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光尹,少年聪慧,可以说是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余潜士是非常看好他,把振兴余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了,可惜这个孩子在7岁那年夭折了,去福州报信的家人,起初怕他伤心,不敢告诉他真相,就只跟他说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去一趟,余潜士就跟这个家人匆匆往同安赶,到了富泉附近...
走进余潜士纪念馆,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晚清那个充满变革与思索的年代。纪念馆位于大洋镇霄洋村新显堂二楼,通过图文形式展示了余潜士的生平事迹和著作成果,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晚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的窗口。 余潜士,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不仅是“闽道学之宗”,更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纪念馆内,一幅...
余潜士传文 文〡方元茂 简 介 余潜士(1786—1854年),字时缵,号畊( gēng,同耕)邨,辅弼(今同安)人;七岁丧父,由母亲黄氏抚育成人。嘉庆五年(1800年),奉伯父之命到福州读书,受业三年;嘉庆八年至十一年,只身在大洋乡高盖山旁苦学三年,自称高盖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