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被引频次 2866 成果数 328 H指数 27 G指数 47领域: 建筑学 期刊 88.4% 会议 8.8% 专著 0.3% 其它 2.5% 总计 328篇 2010年成果数26 2012年被引量295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Size effects on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Chinese larch pine laminated veneer lumber 2023...
2007年3月,有10余名学生组团参赛的同济土木作为特邀代表队,参加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组织的土木工程设计大赛,主要参加了最具挑战性的6米钢桥的设计、制作和安装比赛。作为组织者,何敏娟从制定制度、选拔学生、组织团队、联系加工单位,到指导团队不断拆装、反复训练,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准备,第一次中国大学生参加的国际赛...
日前,同济大学第二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结果揭晓,学校土木工程学院何敏娟教授领衔的新型低碳工程结构团队获评导学团队标兵。这支团队注重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传统土木工程学科向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创新成果引人注目。 新型低碳工程结构团队是一个“大家庭”,目前有6名导师、3名博士后、23名博士生...
1963年出生的何敏娟,1981年从七宝中学毕业考入同济大学,198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到如今结构工程领域的知名教授、专家,何敏娟与同济结缘40载。32年的教学生涯,她辛勤耕耘,播种智慧,以领航员的身份指引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找到翱翔的天空。
1963年出生的何敏娟,1981年从七宝中学毕业考入同济大学,198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到如今结构工程领域的知名教授、专家,何敏娟与同济结缘40载。32年的教学生涯,她辛勤耕耘,播种智慧,以领航员的身份指引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找到翱翔的天空。
由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团队负责人何敏娟教授(上海市创造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领衔的“何敏娟教授劳模创新工作室”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李亚明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达成一致意见,...
对于木结构建筑未来的发展,同济大学教授、博导何敏娟表示,在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材料的组合优势,持续关注从材料到结构再到防火和耐久性等木结构建筑全寿命周期问题。 1 Q:2019年,欧洲有两座80米以上的木结构建筑拔地而起,刷新了此前...
对于木结构建筑未来的发展,同济大学教授、博导何敏娟表示,在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材料的组合优势,持续关注从材料到结构再到防火和耐久性等木结构建筑全寿命周期问题。 Q:2019年,欧洲有两座80米以上的木结构建筑拔地而起,刷新了此前加拿大...
竞赛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创造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同济大学何敏娟教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兼副院长陈海荣,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平衡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王健,加拿大木业集团中国区执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