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弘:美国司法制度(上)學人Scholar 文 | 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 一、美国司法制度的历史渊源 与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相比,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自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至今,美国才走过200多年的历程。即使追溯到“五月花号”船在普利茅斯登陆的1620年或者英格兰移民在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殖民区的16...
美国之所以能实行双轨制“侦查”,除了采用抗辩式诉讼制度这一前提之外,还有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私人侦探机构和民间司法鉴定人员,可以满足辩护方的调查取证需要;其二是法律保证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的初期阶段就可以接触被告人并了解案情,从而有调查取证的时机;其三是各地执法机关之间相互独立,有可能...
根据执法权力的大小,县司法局模式又可分为两种:其一,县司法行政官的职权仅限于管理监狱和维持法庭秩序,即仅有狱警和法警的职能;其二,县司法行政官的职权包括犯罪侦查、维护治安和交通管理,即负有全部执法职能。在第二种情况下,县司法行政官手下多建有专门的警察局,有些地方的司法行政官就兼任警察局长。 市镇警察是...
至此,最能代表美国司法制度特点的检察体制已具雏形。 二、美国的审判机关 美国共有52个相互独立的法院系统,包括联邦法院系统、首都哥伦比亚特区法院系统和50个州法院系统。虽然联邦最高法院是全美国的最高法院,其决定对美国各级各类法院均有约束力,但是联邦法院系统并不高于州法院系统,二者之间没有管辖或隶属关系。从一...
那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何家弘当时在美国留学,就开始了解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但即使在这段时间,专业性案件也经常邀请专业陪审人员参与,弥补法官的知识不足,帮助解决专业问题。90年代的辛普森案,给了中国法律巨大启发,“原来美国的案件还可以这么审,让一些普通老百姓来决定。”...
何家弘:美国司法制度(一) 编者按:为了让读者朋友全面系统地了解外国的司法制度,本报编辑部将组织一系列介绍国外司法制度的文章,陆续在国际版上刊登。从今天起,本版开始刊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何家弘教授撰写的《美国司法制度》。其内容涉及美国司法制度的历史渊源、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警察机关、法官、检察官...
(一)美国的陪审制度 当今世界各国的陪审制度主要指小陪审团或审判陪审团制度。但是,美国的大陪审团或起诉陪审团制度很有特色,而且其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保留了这种制度的国家。 1.大陪审团制度 目前美国的联邦司法系统和一部分州的司法系统仍然保留了大陪审团制度。各州法律有关大陪审团组成人数规定并不统一,最少的为5...
作为关注司法实务的学者,我大概与检察有缘。早在1982年底,我的“大四”实习单位就是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90年代初,我到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主题是“中美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为了了解美国的检察制度,我不仅访问了位于...
由此可见, 要想阻止侦查人员选择这条路经, 就必须使其“ 效率” 降低, 并且提供更佳路径。美国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三:一是提高刑讯逼供行为的成本; 二是降低刑讯逼供行为的收益; 三是研发替代刑讯的科学审讯方法。 一、提高刑讯逼供行为的成本 提高刑讯逼供行为的成本,主要是指加强法律对审讯活动的制度建设,形成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