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5月2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何兆武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何兆武曾著口述史《上学记》,译著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
先生和老友王浩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话题讨论过多次,何兆武说幸福归根到底还包括精神上的,或思想意识上的一种状态。简单的信仰也不能等同于幸福,因为它没有经历批判的洗练。幸福是圣洁,是日高日远的觉悟,是不断地拷问与扬弃,是一种“durch Leiden,Freude”(通过苦恼的欢欣)。人是为幸福而生的,而不是为不...
与何兆武相熟的学者怀念起昔日的点滴。 5月25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新在和史学理论专业的同学、同事们进行“史学理论周周谈”时,就收到了何兆武的弟子、清华大学副校长、历史学者彭刚有关何兆武先生的健康情况通报:“昨天下午快四点,我飞奔到何先生家,救护车医生判断已在弥留之际,血压测不出,各项生命体征...
深切缅怀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28日)5月28日上午,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何兆武先生逝世,享年100岁。何兆武,1921年生,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哲学、外文四系。1956至198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思想文...
我们刊发此文,以示对何兆武先生的纪念。▲何兆武 “人生一世,生老病死,古往今来,莫之能外”。死亡,不仅是让哲学家着迷的主题,也是史学家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对哲学家而言,死亡是生命的对立面,是与万有相对的空无,是一个无法企及、无法感知却又无法否认的存在。如果将死亡视为一个生命终结归无的譬喻...
百岁史学家何兆武去世,生前为何一直住在小房子?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何兆武于5月28日逝世,享年100岁。何兆武,1921年9月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
2021年5月28日,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在京仙逝,享寿百岁。何兆武先生1921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何兆武...
何兆武先生祖父是秀才,父亲是工程师,他与几个姐姐都是清北(西南联大)学生,本人百岁高寿,清华名师,这在中国动荡变化的那100年,应该说属于人生赢家。连续三代都是文人,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司马光曾祖父以前也都是农民,祖父以降才有功名。可是,何先生却常说自己属于毁掉的一代,既是谦卑,也说明他“...
据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布,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何兆武5月28日在京逝世,享年99岁。何兆武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追求的是一种心安理得,内心的平静,这就是幸福。”如今,他得到永远平静了。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网友、读者们纷纷为他“点燃”悼念蜡烛。“...
近日,笔者偶得何兆武先生三封亲笔信,分别写于1997年、1999年和2001年,均寄往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5号王恒先生处。王恒是王浩的弟弟。几封信文,正是围绕当时病逝美国不久的王浩先生展开。心照情交 王浩祖籍山东齐河,1921年5月20日生于齐河安头乡王举人庄。其父王祝晨(1882-1967),与鞠思敏、范明枢、于明信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