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国学,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 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出处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在朱熹之前,叫白鹿洞国学。
何为国学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
我们中国人可理解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学术文化”,简称“传统文化”,大家约定俗成尊称其为“国学”。那么这个称谓到底是怎么演化来的呢? 原来“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乐师》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
胡适则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很高,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现在,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
何谓国学?国学是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必多说,学术上的时代主题是西学东渐。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邓实(1906) “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一个国学大树分为:树根、树干、树枝、叶和花、树皮和大树成长的历程。国学根源 一棵树能否枝繁叶茂,能否基业长青,最关键的是根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个根就是被史学家,哲学家,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支撑这个大树生长的是其发达的根系,这也是国学的本源。“儒释道三教同源,源于易经”,古今中外...
何为国学?王杰:概而言之,国学就是指中国传统之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国学中的精华。狭义上的国学为:前人或以考据、义理、辞章等来指称国学,或以经、史、子、集来概括国学,现代则以文、史、儒、道、佛、技、医、艺来综括国学;广义上的国学(季羡林、冯其庸先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