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媒介化是指体育通过大众媒体平台,被塑造为可以观赏和交流的媒介形态的过程。🎯 体育媒介化的主要特点 内容形态上,体育符号被编码为大众媒介符号文本; 对体育受众来讲,摆脱了现场观赛的“束缚”,实现了异地观赏和互动参与的可能性。📈 体育媒介化的过程 第一次体育媒介化(20世纪70-90年代):商业电视造就了新型...
在后疫情时代,体育媒介化的格局面临重新“洗牌”,有关体育重大事件和体育媒介化的研究,甚至包括整个体育传播学研究都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展开。国内有关体育与媒介化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外的相关著作已经问世,体育与媒介化议题已经成为国际学术期刊《传播与体...
一、新技术下体育赛事传播的变化与特征 (一)沉浸技术推动身体的“返场”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VR、AR、MR、全景直播等传播技术的加持,强化了人们感知体验的“沉浸”,重塑了人们的身体“在场”,多感官综合沉浸代替单一感官...
在媒介化社会中,体育“饭圈”现象及其价值认同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体育“饭圈”是指一群对特定体育项目或运动员有深厚情感和忠诚度的粉丝群体,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这个现象中,粉丝不仅关注体育赛事本身,更注重运动员的个人形象、成就以及他们在公众面前...
体育媒介化:从媒介体育到体育重大事件
1、大型体育赛事媒介服务的异化 大型体育赛事诸如现代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东 亚运动会等, 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经过提前策划、 宣布和广告宣 传的”“媒介事件”。媒介推动了大型体育赛事的飞速发展, 而且作为“舆论代表”媒介对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工作成功与否 还起着重要的评判作用,以至于在奥林匹克宪章第 5 章...
运动参与的媒介化,对提高大众健身参与度、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满足运动参与者身体自我的价值诉求,实现其运动交往的方便快捷,而且促进体育社团的缔生培育,助推体育产业的发展勃兴。与此同时,核心取向偏离、隐私安全威胁、媒介衰减效应等消极因素也不容忽视。(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 黄启龙 邓星华)
4月21日,第二届“媒介与体育”论坛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继去年成功举办第一届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得到了来自学界、业界多方的积极回应。本届论坛以“变革与共进: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动向”为总主题,邀请到来自业界、学界近60位杰出代表,汇集了国内外近30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深入探讨体育新闻传播...
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 摘要:从媒介变迁的角度看,人类的传播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前后相断的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发明这一漫长时期,从文字的发明到印刷的问世,书写的东西在口耳相传之下,又开辟出一条重要的传播渠道,使传播活动得意不受空间...
魏伟|后深度体育媒介化时代的符号现象学之思 本文刊载于《符号与传媒》总第25辑 2022年第2期 第 101-114 页 编辑︱王一霖 视觉︱欧阳言多 往期精彩: 赵星植丨指示性与符号人类学的新发展 李菲| 从边缘想象“边缘”:藏彝走廊多民族野人故事的符号人类学探析 【新书推荐】王委艳《交流叙述学》 符号人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