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细胞重编程是指体细胞的记忆被擦除,重新程序化产生新表型和功能的方法。其研究有助于掌握机体细胞的发生发育机制,解决再生医学的多个难题,在移植治疗、疾病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现有重编程方法各有不足,基于去核胚胎干细胞与体细胞融合的方法吸收了它们的优点,有望大大提升重编程效率,因此极...
近来研究表明在分化的体细胞中过表达几个在胚胎干细胞中高表达的转录因子就可以将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用来模拟疾病的发生,进行药物筛选,甚至可以用于细胞治疗。同时,iPS细胞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用来研究细胞命运改变的表观遗传机制。我们...
体细胞重编程的核心是细胞表观遗传修饰的重编程,我们近期发表于Cell Stem Cell的封面文章首次证明了DNA羟甲基化酶Tet1可以催化核心多能基因Oct4转录调控区域的去甲基化与转录激活,并可以替代Oct4实现TSKM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我们同时发现TSKM诱导极大降低了所形成iPS细胞的致瘤风险,并且发现二次诱导可...
本课题研究RYBP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通过与RNA结合蛋白DDX5协同参与细胞重编程。阐明了Ddx5-microRNA-125b-Rybp在细胞命运调控的新机制。研究发现在敲除DDX5的细胞中增强了RYBP的蛋白表达,从而增加了H2AK119ub1依赖的胚层基因的抑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向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过程。此过程通过一部分RYBP与多梳抑制...
《体细胞重编程中间质—上皮转化的miRNA机制》是依托同济大学,由汪贵英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文摘要 最近研究发现,细胞间质-上皮转化(MET)进程在体细胞重编程起始阶段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但是,体细胞重编程中MET转化的调控机制尚不够明确。我们研究发现,伴随体细胞重编程中MET进程的实现,有5个...
近年,microRNA(miRNA)被发现在iPS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仅在个别的miRNA方面略有进展,如let-7a和miR-294能够明显促进体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本项目拟利用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全基因组层面系统分析我们所建立的小鼠iPS细胞株(来源于小鼠胚胎纤维细胞,MEF细胞)分别与MEF细胞和小...
《特定lincRNA在体细胞重编程中的功能与机制》是依托同济大学,由汪贵英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面上项目。中文摘要 最新研究发现,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s)在干细胞多能性维持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但是,lincRNAs在体细胞重编程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我们研究发现3个lincRNAs在干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EF...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猪胚胎成纤维细胞(PEF)重编程为piPS。piPS克隆表达OCT4、SOX2、NANOG、REX1和SSEA4等干细胞标记。piPS在体外能形成表达三胚层标记基因Afp、Bmp4、Gfap的拟胚体。piPS在裸鼠皮下形成畸胎瘤,拟胚体包括外胚层起源的神经上皮,中胚层起源的血管、横纹肌,内胚层起源的滤泡样结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