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失败中走出来,2017年年底,终于成功做出了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孙强介绍,“实际上,因为体细胞很小。猴子的卵母细胞直径110微米,很大,体细胞直径大概就十几个微米。我们没有取核,它带的细胞器和线粒体也很少。我们是直接把整个体细胞融合进去了。我们检测过,‘华华’细胞中来自供体猴体细胞的线粒体...
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有多难?2018年初,全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登上了国际期刊《细胞》的封面,标志着实验动物史上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这对克隆猴姐妹的幕后功臣就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
体细胞克隆恒河猴首度健康存活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刘真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陆发隆研究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健康存活的恒河猴,为理解灵长类体细胞核移植重编程过程和推动构建精准遗传修饰的恒河猴模型...
2018年,“中中”“华华”在上海出生,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的构建。人们在被这对小猕猴的可爱模样迷住的同时,也为“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这个名号背后的科技含量感到自豪,因为这意味着我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模式动物的新时代。 从“多莉”羊到“中”“华”猴 ▲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激动人心的消息是: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实验室研究人员唐骋解释道,因为猴子与人类的基因相似,许多疾病基因会引发相似的...
他们提前完成这一目标,先后于2017年11月27日、2017年12月5日培育两个体细胞克隆猴,分别命名为“中中”和“华华”。孙强透露,顺利的话,第三个体细胞克隆猴“梦梦”将在本月底出生。 孙强向记者简要介绍了培育体细胞克隆猴的步骤。首先是“胚胎构建”,即通过核移植获取早期发育胚胎。由于猴卵母细胞不透光,且核...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猕猴宝宝“华华”诞生。 这两只出生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的猕猴宝宝,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报道了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获得的存活恒河猴。无论是创造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猴,还是进行猴体细胞克隆研究,掌握灵长类辅助生殖技术都是前提,"孙强说。 2017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孙强和刘真等人利用SCNT技术创造了克隆恒河猴,证明了灵长类克隆的可行性。"克隆猴"被列为2018年中国十...
中国科学院25日宣布,世界首只体细胞克隆猴已在中国诞生,成果论文于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已经成功获得了两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
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1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于2018年1月25日在线发表此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