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序规模法则是城市地理研究的定量化理论,由奥尔巴哈提出,济普夫明确。其数学模式为PI=R/RI 或 Pr=P1/r^q,反映城市人口规模与
位序规模法则指的是城镇体系中所有城镇按人口多少排序后,城镇位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1913 年由奥尔巴哈(F.Auerhach)提出,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一定规则,通常来讲,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 1/2,第三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 1/3,以此类推,这种人口规模规律,成为等级...
其中,f代表词频,r代表位序,k为常数。该公式表明,位序越低的词,出现的频率越高;位序越高的词,出现的频率越低。 多数情况下,这个定律是在大规模的语言文本中得出的。它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自然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中文等。齐普夫定律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信息论、经济学等领域。 齐普夫定律的背...
规模法则是由Erik J. L. G. Pieters和Luc W. Leroy提出的,它指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的一个倾向,越庞大的信息,获得位序的选项就越少。这个规则可以用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即位序=威慑/规模。其中,位序是指人们在提供选项前能够想到的数量,威慑是指对于给定的规模,人们在面临多少位序选项时会忽略它们,规模则是提...
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叫做位序-规模法则。 (一一)位序位序规模法则规模法则1、奥尔巴克的发现 1913年奥尔巴克发现五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资料符合下式关系:Pi是一国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口;Ri是第i位城市的位序;K常数50*...
位序-规模法则是考察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重要方法。当把城市的位序和城市的规模放到双对数坐标图上进行拟合时,可以得到数学表达式lg Pi=lg P1-qlgRi。当q的绝对值等于2时,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的特点是( )。 A. 城市人口集中在高位次城市 B. 城市人口分散在低位次城市 C. 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属于理想状态 D. 城市人...
位序规模法则是城市地理中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个法则啊,说白了就是研究城市按照人口多少排序后,城市的位序和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 位序规模法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3年,由德国学者奥尔巴哈(F. Auerbach)提出。他通过对美国及欧洲五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分析,发现了城市人口规模与位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位序-规模法则 (一)位序—规模法则 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旳关系来考察一种城市体系旳规模分布。对于一种城市旳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全部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旳位序旳关系所存在旳规律,叫做位序-规模法则。1、奥尔巴克旳发觉1923年奥尔巴克发觉五个欧洲国家和美 国旳城市人口资料符合下式关系:50*1=50,25*2=5,...
较大规模的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位序的高低影响政策的倾斜程度。规模法则能揭示城市发展的不平衡程度。高序位城市的文化辐射力更为广泛。城市规模影响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位序变动可能引发城市功能的转变。小规模城市在生态保护方面有一定优势。位序规模影响城市的品牌形象塑造。城市的规模决定了市场的容量大小。 高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