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子期传说,湖北省武汉市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11日,伯牙子期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138。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伯牙子期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2014年11月11日,伯牙子期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伯牙子期,讲述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成语故事,主人翁俞伯牙与钟子期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他们的故事完美诠释了“知音”一词。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 伯牙子期传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以古代音乐人物为主体的传说故事,基本内容为人熟知。晋国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国,行船至马鞍山一带抚琴自娱,与当地樵夫钟子期结为知音,约定来年再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约,不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畏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子期传说中的“知音”意蕴,也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向往。他们相遇相知的故事正是因为发生在武汉江畔,所以才有了汉阳的古琴台、蔡甸的钟子期墓,也有了成为武汉城市名片的知音号。甚至,在法国的波尔多市和日本的大分县,也建起了知音亭,成为武汉与国际城市友好交流的纽带和文化符号。中秋泛舟江上...
伯牙子期传说雕塑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牙奉王命出使楚国,在乘船返途中行至龟山脚下,与樵夫钟子期通过高山流水之曲一见如故,结为知音,相约来年。次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却辞世而去。伯牙悲痛欲绝,摔琴绝琴,从此不复鼓琴。伯牙子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两千多年。
由伯牙子期传说衍生出的知音文化,已成为武汉城市人文精神之源、中国和谐社会的历史典范和世界文明交往的共同财富。 2300多年前,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发生在今武汉市蔡甸区马鞍山下的汉水古道。 …
伯牙子期传说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项目等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入选时间:2014年 清代丁观鹏《高山流水图》 伯牙子期传说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最早记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千古佳话。此后,各类史书、文集和地方志多有记载,明代冯梦龙所编撰的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使“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