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之译文乃:“伯夷、叔齐,乃孤竹国国君之二子也。”此句述说伯夷与叔齐之身世,二人皆为孤竹国之君主之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伯夷列传》 拼音和注音 qí chuán yuē : bó yí 、 shū qí , gū zhú jūn zhī èr zi yě 。 小提示:"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世上记事的书籍虽然很多,但学者们仍然以“六艺”——《诗》、《书》、《礼》、《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伯夷、 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辞让国君之位,一起逃到周国。等到周国西伯侯已经死去, 武王正向东进发,讨伐付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不(好好)安葬, 就要发动战争,可以称得上孝吗?凭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可以称得上仁吗?”武王身边的人 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这句话,从句子结构上来看,是一个典型的文言文表述。在文言文中,句子成分往往通过语序和词汇的特定组合来表达,而不需要像现代汉语那样依赖明确的连词或介词。这句话中,“伯夷叔齐”是主语,指的是两个人名,即伯夷和叔齐;“孤竹君之二子...
103伯夷叔齐伯夷、叔齐,孤竹君①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③死不葬,竟及干戈③,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④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翻译原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死,二子十有二、十有一而孝行全无,不修礼义,专以耕牧为事。孤竹君家贫,有荒田,二子以精勤耕作,粟至谷满,孤竹君喜,令其与人分之。二子曰:“粟积十年而不足,岂可轻分?”孤竹君怒,独使与邻人之,铜器、器皿亦然。 二子闻孔子之名,欲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