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我们从善的视角来把握恶,并因此通过真理—过程来把握“某个人”时,恶才可以被看做是不同于老生常谈的掠夺行为; 其结果是,恶并非人类动物的范畴,而是主体的范畴; 只有当人有能力成为不朽的存在时,恶才存在; 真理的伦理——作为忠诚之一致性的原则,或作为格言“继续往前走”——正是那个试图挡开恶的东西...
因此,即使是在恶的这一案例中——我愿意称之为极端恶而不是根本恶,要理解其“主体性的”存在,即要理解有能力参与其令人恐怖的迫害,好像是在完成一种职责那样的“某个人”问题,就需要回去参考政治真理过程的内在向度。 我还想指出,最强烈的个人痛苦——那些能够真正突出“伤害某人”所涉及的东西以及经常导致自杀或...
当代的伦理意识形态在多大程度上植根于对恶的一致同意的自明性之中,通过确定真理的认定过程是一个主体的可能构成的中心内核。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拒绝恶概念的合法性,并将它完全归结于其显而易见的宗教性起源呢?
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道德的存在,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这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 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言,“创造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但也可能是最后一个。”人工智能的正向作用有目共睹,但它将使人类遭遇怎样的伦理困境?人工智能是福是祸?变革总是充满争议的。人类不断造物的漫漫历中,每一项变革性技术的问世,总会引发人们一轮又一轮激烈争论,争论...
阿兰.巴迪欧:《伦理学:论恶的理解》(1998)(节选) 阿兰·巴狄乌(Alain badiou)为巴黎高等师范院荣誉退休教授、原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当代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剧作家以及小说家,著名毛泽东主义者,当今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 《伦理学:论恶的理解》(1998)(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