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伤寒论条文398条.txt 伤寒论条文 作者:张仲景朝代:东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
伤寒论第398条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这是最后了,告诉人护理是最要紧的。尤其是大病将好。脉是如平,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可是“日暮微烦”,就是“日晡所”了,“日晡所发烦热”,这是属胃,属阳明嘛。日降暮的时候...
伤寒论条文 8 398 条(全)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论398条原文及译文 条一: 原文:脉浮而微,色泽白若绢纸,历时短可为邪分。 译文:脉象浮动而微弱,色泽白润如绢纸,历时短暂可为邪毒分辩的标志。 条二: 原文:汗多,此为邪毒之大象,清者可谓正。 译文:出汗多,这是邪毒的大特征,如果出汗清洁则可说是正常的状态。
九六傷寒五六日中風往来寒熱胸脇苦満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渇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伤寒论》398条原文 【傷寒論】 【辨太陽病脈証并治上】 (一)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悪寒。 (二) 太陽病,發熱,汗出,悪風,脈緩者,名為...
《伤寒论》第398条原文是:“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胡希恕先生注解谓:“病人脉已解,谓平脉,无浮、沉、迟、数等病脉之意。脉解病亦当解,而于日暮微烦者,乃以大病新愈未久,家人强与之食,脾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所进食物,积食生热,故...
你闻起来很唧创建的收藏夹中医内容:张仲景《伤寒论》原文-398条-背诵条文-全文诵读,如果您对当前收藏夹内容感兴趣点击“收藏”可转入个人收藏夹方便浏览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chi zong 抽风也);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