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吴越理解:《伤寒论》在这里提供了一个鉴别阳明中风与阳明伤寒的方法,就是接着189条来看,如果出现了189条讲到的症状,如果这个人还能食(就是胃口还好),那就是阳明中风;如果不能食,那就是阳明伤寒。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风为阳邪,虽然阳明中风导致腹满,但...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第一,《伤寒论》太阳篇中的中风,第二,我们平时说的脑卒中的“中风”,第三,伤风感冒中所说的“伤风”。对于“伤风”、“中风”的“伤”、“中”两个字的解释,明朝戴元礼《证治要诀》说:“轻则为感,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他在区分的时候又说,“《伤寒论》中的中风证,是伤风的重...
阴阳脉在以关为标准的时候,关上关下两只手同时摸的时候又浮又紧,就叫阴阳脉俱紧者,名为伤寒,一般你摸到脉问他,有时不用问他,他怕冷穿着衣服在发抖,这个伤寒出现的时候,就是冬天伤于寒,出现的时候,病人就算是在车子里面,大热天的时候,你不要开冷气,他穿...
以下是《伤寒论》关于“六经中风”总体特点的论述。六经都有“中风”。这是需要注意的。太阳中风 太阳经中风概说 原文:0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原文:10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原文: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
太阳伤寒证出现呕逆也罢,太阳中风证出现干呕也罢,都是它们的 兼证,不是主证。既然12条我们已经有了辨证的结论,所以在治疗上叫 作法随证出。辨证正确了,就可以列出治法来。既然是风邪袭表,卫强 营弱,营卫失和,我们在治法上,就是解肌去风,调和营卫。法随证 出,法以方传。有法,就有方--《桂枝汤...
我们伤寒论里的中风,主要就是说外感风寒,即太阳病的证型之一,即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既然是太阳病的一种,那么太阳病的提纲症肯定是有的,即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都有,这是太阳病的共有症状,同时,作为太阳中风这个小类别,还有它自己的特有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太阳中风: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伤寒论》第二条) 太阳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伤寒论》第三条) 从字面上来对比,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中风汗出,伤寒无汗。所以我们常念叨着...
《伤寒论》中的中风是指“头痛,发热,汗出”等,这一组的外感症,即能量物质俱不足,又感受外邪的这么一种情况,六淫邪气中人体表,只有阴性的寒湿才能中人体表,而阳邪中人体表是留不住的,以阳性为开,为散,为走等,以风为阳邪,其性为开,为走,为变,即书中所说“风性善行而数变”,故风邪不能中人体表,而阴...
(1)感冒来诊,问有无流汗,有,问怕不怕吹风,怕,即可诊断为中风。 (2)只要有中风的症状,不管内因为B型感冒病毒亦或是别的什么西医病名,都可以按中风开处方(桂枝汤)。 02 — 条辨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