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乃主阳明气分邪实表里俱热之方,有虎啸生风驱邪退热之妙.若病人里有寒证,断无单用白虎之理....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白虎汤方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郑论】 按《脉象篇》云:浮主风邪,滑主痰湿。此条只据二脉,即以白虎汤主之,实属不当。况又未见有白虎症形,指为里热表寒,即果属表寒里热,理应解表清里,何独重里热一面,而遗解表一面乎?疑有误。 【阐释】 本条历代注家,争论极多,有认为此处表里二字错简,亦有认为未错简,亦有认为寒字当邪解,...
《伤寒论》第181条称:“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对阳明经证的证治,作了扼要概括。然而辛寒清热之白虎汤如何能治“里有寒”?历来注家众说纷纭。 白虎汤为清解阳明气分热邪代表方剂。主治证以大热、大渴、大汗、大脉等“四大证”为标的。《伤寒论》187、191、224、350等条都以“热证...
第一部分 伤寒论 一、太阳病篇 (一)辨太阳病脉证下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段很成问题。...
175.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味苦寒) 石膏一斤(碎,味甘寒)甘草二两(甘温) 粳米六合(味甘平)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刘渡舟 这条讲的是阳明热而未实的脉证治法。我认为应该是表里有热,而不是里有寒。脉浮滑,大浮数动滑...
所属专辑:张仲景伤寒论 声音简介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猜你喜欢 5.1万 伤寒论之辨脉法与平脉法
1“寒”字当“邪”字解最早见于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其注云:“浮为在表,滑为在里。表有热,外有热也;里有寒,有邪气传里也。以邪未入腑,故止言寒,如瓜蒂散证云:胸上有寒者是矣。与白虎汤,以解内外之邪。”至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以为:脉滑且浮,“表有热”为表里俱热,“里有寒”因“...
《伤寒论》第181条写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 )主之。”A.承气汤B.葛根汤C.桂枝汤D.白虎汤
最早见于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其注云:“浮为在表,滑为在里。表有热,外有热也;里有寒,有邪气传里也。以邪未入腑,故止言寒,如瓜蒂散证云:胸上有寒者是矣。与白虎汤,以解内外之邪。”至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以为:脉滑且浮,“表有热”为表里俱热,“里有寒”因“伤寒之热本寒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