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是由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1705-1758)撰著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一部主要从六气角度解释伤寒论的著作。 该书开始酝酿于乾隆二年(1737),乾隆十三年四月(1748)开始撰著,七月草成,计十五卷。该著作现已收录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元御医学全书中》。 作者对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编次颇多攻讦,并力图...
《伤寒悬解》是清代名医黄元御对《伤寒论》的注解著作,以“六经气化”为核心,系统阐述外感病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经典研究的重要文献。黄元御出身中医世家,其学术思想受家学影响,结合临床实践,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对后世温病学、内科杂病诊疗均有深远影响。 一、《伤寒悬解》核心理论 六经辨证体系:以太阳、阳明、少阳...
卷首为仲景微旨;卷一、卷二为脉法;卷三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卷七为阳明篇;卷八、卷九为少阳篇;卷十为太阳篇;卷十一为少阴篇;卷十二为厥阴篇;卷十三为伤寒类证;卷十四为汗下宜忌。卷末附驳正王叔和序例一卷。黄氏认为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佚,于是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依岐伯、秦越人之理,其法则...
厥阴二: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
有《伤寒》的基础,看那些时方,是很容易就能看懂的。不然你跟本入了门,别说古中医,你就是有神秘偏方,又能治好几个患者。恢复古中医,必学《黄元御》,学习古中医,必读《伤寒金匮》。你读黄师一人的的理论,就等于读了四圣的系统理论。 学习《伤寒悬解》,到目前为止,这...
此为三阴不受邪此不传三阴之脏也伤寒中风不传脏腑则有之无不传经之理程氏以为伤寒不传经果不传经则仲景所谓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诸语不尽相刺缪乎人之里气无亏二三日内或经传阳明而汗解或经传少阳而汗解亦偶尔见之此不过千百之十一未可以概寻常伤寒之家...
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已失仲景所著原貌,希望“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之旧”,故对《伤寒论》重新加以校订。卷首为仲景微旨;卷一、卷二为脉法;卷三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卷七为阳明篇;卷八、卷九为少阳篇;卷十为太阳篇;卷十一为少阴篇;卷十二...
《伤寒悬解》是由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1705-1758)撰著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一部主要从六气角度解释伤寒论的著作。 目录20章 书封页共20章 伤寒杂病论序 伤寒论序 自序 后序 卷首 仲景微旨 九章 卷一 脉法上篇 三十一章 卷二 脉法下篇 五十二章 卷三 太阳经上篇 五十三章 卷四 太阳经中篇 五十六章 卷五 太...
伤寒悬解 黄元御著 清朝自然科学 与历代从文字考证、医理推论等方面来注解伤寒的医家不同,黄元御更注重对伤寒所言医理的自身体悟,这实际上是从实证的角度来注解伤寒,其独特的见解卓尔不群,自负古今无双。其书命名为悬解,亦有悟道而解脱之意,泛泛之言也。
《伤寒悬解》原文:风性疏泄而寒性闭塞,气性收敛而血性发扬。卫敛而窍闭,中风则气欲敛而风泄之,是以有汗。风愈泄而气愈欲敛,故内遏营血而生里热。营泄而窍开,伤寒则血欲泄而寒束之,是以无汗。寒愈束而血欲泄,故外闭气而生表寒。相关的《伤寒论》原文:《伤寒论》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