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看义利,义是事之宜,即当为必为,不当为必不为;利是个人的利益、好处。做事合义,于己有害无利也做;不合义,于己有利无害也不做。在合义的前提下,承认个人的利益。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
有关义利观的名言警句,在我国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了。总的来说,一般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过分追逐利益。国君问亚圣,此来何利于寡人?“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孟子的回答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了。
传统义利观是古人的什..传统义利观是古人普遍采用的一种以“义”和“利”为理念的伦理思想。义即指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利是指从中受益,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获得物质的利益和个人的荣誉。义利结合起来,构成了
传统义利观是什么时候..传统义利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义利观认为,道德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集体的利益,而集体利益又应当服从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义利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
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义利观,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曰利”,后世多指物质利益。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便形成义利观。基本概念 关于义利观,传统儒家大师都曾有过相关的言论。例如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