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染病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 传染病根据其传染性强弱、危害程度等因素,被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这一分类是传染病防治法分类管理的基础,针对不同类别的传染病,法律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二、甲类传染病的强制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应坚持“以不变应万变”的管理思路,即通过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确保在面对任何传染病疫情时都能迅速、有效地应对。具体而言,就是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防控体系,加强监测与报告,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乙类传染病(28种)在2013年增加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被列为严格管理的传染...
百度试题 题目简述传染病分类管理。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根据传染病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和危害程度,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我国37种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分别实施强制管理、严格管理和监测管理。反馈 收藏
根据传染病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不同,我国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4种。其中,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分类管理的意义在于科学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社会危害。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疫情控制”的规定,对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社会危害的甲类传染病,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隔离、强制检疫等强制管理措施。2020年1月武汉疫情暴发之初,基于当时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其分类是 A. 一类、二类、三类 B. 甲类、甲乙类、丙类、丁类 C. 甲类、乙类、丙类 D. 一类、二类 E
分类管理的意义在于科学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社会危害。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疫情控制”的规定,对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社会危害的甲类传染病,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隔离、强制检疫等强制管理措施。
法定传染病是指列入法律,其预防、控制等管理受法律调整的传染病。 03 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是根据传染病不同病种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流行强度以及对人类健康危害程度的不同,所确定的一种科学管理原则,对不同类别的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的...
传染病管理分类主要包括甲类、乙类、丙类,主要是根据传染速度和身体损伤程度来进行分类。 1、甲类 传染病的类型有很多比较严重的是甲类,传播速度比较快,在感染之后还会对机体造成严重。 2、乙类 乙类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比较快,而且在感染之后也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主要包括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
传染病分类管理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传染病的主要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法规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这两种传染病因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被归为甲类。 乙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