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既要宏伟、古老,也要年轻、活泼,古城的传承发展,必须获得当代性的意义,才能在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得游客的认同。近年来,不少古城着力推进“青春修炼计划”,围绕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特点,融入商业、休闲、娱乐等多种现代元素,让科技赋能文化,让文化古城与新奇创意“碰撞”,塑造文旅新场景。比如,洛阳...
”乌鲁木齐市级非遗项目皮雕技艺传承人孟璐璐说,除复原出土文物外,他们还做一些文创产品,她开发的皮雕文创产品有上百种,大到服饰、装饰画,小到首饰、杯垫,把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让非遗更有时代感。非遗传承人孟璐璐展示皮雕作品。邓丽娟 摄 “新疆的牧区我基本上都去过,牧民就是我的老师。我带了400名...
11月29日,在“玉兔信芳园创立150周年暨酱醋文化博物馆开馆”活动仪式上,玉兔食品董事长于金平道出了建设玉兔信芳园酱醋文化博物馆的初衷,也道出了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能传承发展150年的缘由。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玉兔信芳园之所以能传承了150年,是因为其作为日常生活类消费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传承了数百年 吃喜粉,是遵义男娶女嫁喜事中独有的一道美食。遵义年轻人结婚,宴请亲友是三天时间,第一天是亲友赶来耍,第二天才是正式欢宴、第三天是欢送亲友。亲友们赶到,因准备第二天婚宴大菜,主人家、帮忙厨艺人均很忙,给亲友吃一碗粉,非常方便而快捷。一碗喜粉。遵义人喜欢吃羊肉粉,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这道硬菜传承了2300多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 荆楚大地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千户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日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文博工作者、楚文化专家、文化遗产专家,结合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带大家一起“尝一尝”一馔千年的荆楚味道。
[修身]民间智慧,传承了2000余年的老人言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其实,“老人言”的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人生的描述和认识,更体现在对一种古老智慧的参透。 老人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
英山油面,传承了传统,留住了乡愁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碗独属于自己的面,这碗面是乡愁、是文化、是气质的折射,重庆的麻辣小面吃得爽快、利落。英山的这碗面则叫油面,吃得朴实、醇厚,舌尖之旅鲜美温情。 唤起一座城市的名字 或许首先传到大脑的信息 是那里的味道 今天,我们就从油面开始认识英山 记忆中的英山...
走近约定采访地点,远远看去,身着武术服的秦安蔡家拳几代非遗传承人,已伴着清晨的蝉鸣鸟叫声操练了起来。 刀、棍、棒、枪,每一样兵器在他们手中挥舞自如,撩、挑、劈、斩,每一个动作被他们演绎得行云流水。 作为秦安县兴国镇孙蔡村流传至今的拳种,蔡家拳以蔡氏一族世代相传。据记载,明朝成化年间,蔡家拳始祖...
倪方志煮肉的老汤已传承了43年 倪方志所用的工具都经过高温消毒 倪方志的“旭东猪头肉”凭借一锅老汤加上他做事的态度,获得莱西市著名地方小吃、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其前身“董记猪头肉”,是清朝咸丰年间莱阳县董格庄人董禧所创,后经家族世代相传。倪方志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对生产环境、工艺流程进行...
5月1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了盐城市区南部的伍佑古镇,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经过一条200米长的小巷,找到“伍佑糖麻花”这一传统地方美食制作的地方。 潘桂山是“合成昌”品牌食品第四代传人,也是伍佑糖麻花非遗文化传承人。 “合成昌”制作的糖麻花颜色鲜亮,口感香甜,远近闻名。潘桂山说:“糖麻花炸制好出锅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