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
(摘)黄檗禅师《传心法要》 【一】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
《传心法要》中的每一段对话都蕴含着深刻的禅宗思想,需要读者反复咀嚼、细心体会。 《传心法要》的核心思想与意义 《传心法要》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心的本体地位与修行的内在性。它告诉人们,真正的道并非外在的追逐与追求,而是内心的觉醒与领悟。通过内心的觉察与反思,人们可以逐渐认识到...
师父好。息念忘虑,佛自现前。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传心法要),我就是怕落入空无栖泊处,为什么呢?是真的会落入空吗?还是我不想放下有所依赖的心。感恩师父解答!答:你若真依祖师所教息念忘虑而行,自是妄念不起,思虑不生,常做一切事,而无一切想,如何有“空无栖泊处”之恐惧...
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顿发,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便会开大口: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到这里说什么阎罗老子,千圣尚不奈你何。不信道直有这般奇特。为甚如此?事怕有心人。颂曰: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根据《乾隆大藏经》此土著述第1567部,河东裴休集并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原藏影印本校对注音。注音仅供
《黄檗山传心法要》(下) 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 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 问:诸方宗师相承,参禅学道如何? 师云:引接钝根人语,未可依凭。 云:此既是引接钝根人语,未审接上根人复说何法? 师云:若是上根人,何处更就人?觅他自己尚不可得,何况更...
《传心法要》:凡人临欲终时,但观五蕴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若见善相诸佛来迎及种种现前,亦无心随去;若见恶相种种现前,亦无心怖畏。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
《传心法要》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唐 裴休 集 问:何者是佛? 师云: 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云:若自心是佛,祖师西来如何传授? 师云: 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心心不异故名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