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如下: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我国基本...
国际会计准则主要规定:①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应如何计量;②应提供报表资料的最低限度。制定程序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选定题目,提交筹划组;初稿经理事会2/3以上表决通过,作为征求意见稿广为分发,搜集意见;征询期通常为6个月,期满时由筹划组根据各方面意见研究修改,修改稿交理事...
《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基本架构 基本准则提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
新会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的一项条例,且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5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此外,对现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的...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企业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
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 年 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部分非上市金融企业和中央大型国有企业实施,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目前已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等部分构成。基本准则作为概念框架,明确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要求,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具体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2017年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职称。 第⼆⼗⼆条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应当列⼊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不应当列⼊资产负债表 第四章负债 第⼆⼗三条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
基本会计准则,是会计学术语,包括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会计核算前提是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原则性规定 针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的原则性规定。我国于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即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其内容包括四部分:(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2)会计核算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