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要穴首选,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脾有公孙和大包两个络穴),合称十五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
十五络脉,也就是十二正经的十二条各有一个络,加任脉,和督脉,和总统所有络的脾之大络,一共十五个。 人生病,脱离了正常的平衡状态,要么虚,要么实,要么寒,要么热,总归是跑向两个极端,在络穴上治不分寒热虚实,都可以把病拉到平衡。 十五个络穴就是, 手太阴肺经,列缺穴,手少阴心经,通里穴, 手厥阴心包经,...
1.公孙与内关 公孙属足太阴络穴,(或经脾经入腹与冲脉相通)其络别走足阳明胃脉,通过胃脉“入气街中”冲脉相通。内关属手厥阴络穴,经脉从胸走手,在胸中与阴维相通。 冲脉和阴维脉系通过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阴肾经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胃、心、胸部。 2.足临泣与外关 足临泣属足少阳经之输穴,通过足...
● 原穴:太白(第1跖骨小头后缘,当赤白内际处) ● 络穴:公孙(当第1 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 输穴:太白(第1跖骨小头后缘,当赤白内际处) 手少阴心经(午时:11-13点):从胸走手 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
3、墓穴:心包--中冲、三焦--关冲、心--少冲、小肠--少泽、脾--隐白、胃--厉兑、肝--大敦、胆--(足)窍阴、肾--涌泉、膀胱--至阴。4、络穴:列缺、偏厉、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等。5、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
3、墓穴:心包--中冲、三焦--关冲、心--少冲、小肠--少泽、脾--隐白、胃--厉兑、肝--大敦、胆--(足)窍阴、肾--涌泉、膀胱--至阴。4、络穴:列缺、偏厉、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等。5、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口诀: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 (肺与大肠相表里)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 ...
络穴 1.概念 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2.分布特点 十二经脉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位于腹部,督脉络穴位于骶尾部,脾之大络穴位于胁部。 3.内容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加上任脉络穴、督脉络穴和脾之大络,共计十五络穴。
十二原穴—十五络穴—八会穴十二原穴表 经脉(阴经) 原穴 经脉(阳经)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合谷 手阳明太肠经 手少阴心经 神门 腕骨 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阳池 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冲阳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 太溪 京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肝经 太冲 丘墟 足少阳胆经 十五络穴表 ...
1. 合穴:手太阴肺经之合穴为尺泽;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为曲池;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足三里;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为阴陵泉;手少阴心经之合穴为少海;手太阳小肠经之合穴为小海;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为委中;足少阴肾经之合穴为阴谷;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为曲泽;手少阳三焦经之合穴为天井;足少阳胆经之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