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赤壁在“梅雨”过后会出现“伏旱”天气,“伏旱”形成的原因是( ) A. 气旋活动的影响 B. 台风活动的影响 C. 锋面活动的影响 D. 反气旋活动的影响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D.反气旋活动的影响 反馈 收藏
[解析] 梅雨季节过后||,我国长江流域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天气||,称为伏旱||,形成原因是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气压从气流状况来看属于反气旋||。结果一 题目 (6分) 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 A. . 副极地低压 B. . 反气旋 C. . 气旋 D. . 赤道低压 答案 B 结果二 题目 形成我国长...
2. 由于气团相对单一,缺乏大片降水区域,除了局部雷阵雨,普遍出现干旱天气,这就是伏旱的形成原因。3. 伏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显著,正值春播作物抽穗、扬花及灌浆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大。4. 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通常可达33至35℃,部分地区甚至记录到高达43至45℃的高温,这种高温常发生于中...
形成伏旱天气的原因 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梅雨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 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
1.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月上旬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反气旋天气。2. 这种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导致太阳辐射强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3. 由于气团单一,没有大片雨区形成,除了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整体上缺乏有效降水。4. 因此,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伏旱现象便会出现。
【解析】梅雨季节过后,我国长江流域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天气,称为伏旱,形成原因是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气压从气流状况来看属于反气旋。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西城学科专项测试系列答案 小考必做系列答案 小考实战系列答案 小考复习精要系列答案 小考总动员系列答案 ...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天气形成原因 答案 随着气温的升高,陆地气压降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逐渐西移,正常年份在7月中旬-8月中旬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十分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形成降水,7、8月又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盛夏伏旱.所以长江中下游地...
试题分析:伏旱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的,故属于反气旋形成的天气实例。台风是受气旋控制而形成的;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6月中下旬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主要掌握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形成的天气实例,注意比较分析。
(2分) 形成长江流域7月份伏旱天气的原因是 ( ) A. . 受气旋控制 B. . 受反气旋控制 C. . 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 D. . 受准静止锋控制
伏旱就是三伏天的干旱。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七月份以后夏季风向北移动,控制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单一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多晴朗天气,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就是伏旱。伏旱导致土地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