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学《史记》的《伍子胥列传》,关于伍子胥,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夜白头还有掘墓鞭尸的复仇故事,今天就来看一下司马迁笔下的这位“烈丈夫”。父兄之仇,岂能不报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yún)。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一开始还是常规的身份介绍:伍子胥是楚国人,也叫伍员。他的父亲是伍奢,哥哥是伍...
太子建是楚平王的嫡长子,楚国的合法继承人,受到费无忌的陷害而出逃,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也因此受到牵连。楚平王以伍奢为人质,让伍奢召唤伍尚、伍子胥前来,要将伍家一网打尽,两兄弟都知道楚平王不安好心,伍子胥对伍尚说:“只要我们兄弟一回去,父子三人都会被杀,更无法报仇雪恨,还不如出...
这就是伍子胥的回答,这段话也是成语“日暮途远”、“倒行逆施”的出处,此时距离父兄被杀,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人的一生又有几个16年呢,伍子胥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报仇手段过激,只是心中的仇恨终究是要宣泄的,就像苏轼所说的“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伍子胥做到了他说的“覆楚”,申包胥也...
当时的楚国和吴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弟,而且还追杀他,这当然是楚王对不起伍子胥了,楚国对伍子胥不公。可是伍子胥为了私人恩怨,背叛父母之邦,带领吴国军队攻陷自己母国的国都,并且把楚平王的坟墓掘开,鞭尸三百下。用后世的道德标准来看,这简直是汉奸,是大逆不道,不忠,不仁...
性格刚烈的他有仇必报,有怨必发,司马迁给他的评价是“烈丈夫”,的确说的对,不是烈丈夫又怎么能做到这些呢?他的结局是一场悲剧,可是如果知道他的名字会被载入史册,吴国的百姓深深地纪念他,千百年后的人们则把他与比干、关龙逄相提并论,他会想些什么呢?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多年以后,齐国有个人外号“鸱夷子皮”,此人就是范蠡。由于同是楚国人,是在他的算计下伍子胥才落得悲惨结局,传闻他心中有愧,就以此自称,并拿伍子胥的前车之鉴提醒自己要功成身退。 给伍子胥立传的司马迁,高度肯定了他忍辱复仇的举动,称赞他是罕见的烈丈夫。
站在你面前的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复仇狂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烈丈夫,他辅佐吴王阖闾破楚入郢,终报父兄之仇,更辅佐夫差击败越国,一生行事刚烈,他就是吴国重臣、人送外号“白发魔男”的伍子胥#历史 #伍子胥 #春秋战国 - 长安君于20240624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957.0万
非烈丈夫孰能至此 1周前·山东 10 六界游侠 ... 对于伍子胥来说,就是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 1周前·福建 13 紫苏💕 ... 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方为大丈夫如果连自己家仇都报不了何以报国 6天前·江苏 0 用户3390846217378 ... 难怪有人不喜欢伍子胥报仇,日本侵华都能被原谅何况是是同一片土地的人们 ...
伍子胥是烈丈夫,是冲动的个人主义的英雄,他坚持个人权利,不计后果地用暴力的手段谋求正义。而屈原是圣人心,是理智、国家意志至上的政治家,坚持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从老百姓自身的利益出发,屈原带来的稳定肯定比伍子胥带来的暴动要好得多。但是,百姓往往是感性的,冲动的,看事情只关注到局面,而忽视全局,所以他们...
终于在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任命伍子胥、孙武为将,联和唐国和蔡国,历经五次大战后,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伍子胥开始搜寻楚昭王,但没有找到,于是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拖出他的尸首,鞭打了三百下。吴王阖闾在与越国作战时不慎受伤,不久后便不治身亡。其子夫差继位后,励精图治,终于又大败越国。伍子胥劝他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