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剧坛“沉滞期”后的第一部作品《伍伦全备记》又名《忠孝记》,讲述了伍氏父子固守封建纲常,生前显贵死后升仙的传奇经历。书名既含人名又取五伦皆备之意,影响了许多戏曲家的创作。该著作( ) A.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戏剧繁荣 B. 体现市民阶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 契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 D. 说明士人...
《伍伦全备忠孝记》第一出副末开场〔鹧鸪天〕有“若于伦理无关系,纵是新奇不足传” 句,这是编演者对高则成《琵琶记》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的进一步发展。徐复祚《曲论》认为: “《五伦全备》,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丑烂,令人呕秽,一蟹不如一蟹矣。”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则说: “一记中...
丘溶的《伍伦全备记》可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毹体现统治者教化论艺术观的一部典型剧,可以说是统治者文化专制下的一个天大的笑话。该剧叙述伍伦全、伍伦备与安克和兄弟三人,在母亲的训诲表率下忠君孝亲、和睦节义的道德故事,把戏居u变成了宣扬“三绵五常”的道学伦理剧,宣称“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将封建“...
70《伍伦全备记》研究历史及现状猜瑜(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摘要:关于《伍伦全备记》的研究,当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与艺术评价,明清两代评介不多且定位不高,自近现代以来,学者逐渐发现该剧的闪光点;二是作者署名争议,主要集中于丘溶是著作者还是改编者的争论;三是剧文研究空白,对文本的...
《伍伦全备记》是明代颇具争议的一部传奇,相传为丘濬所撰.目前所存的主要版本有二,一是明万历间金陵世德堂所刊印的版本,题《新刊重订附释标注出相伍伦全备忠孝记》,收于《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中.二是1991年于韩国奎章阁发现的《新编劝化风俗南北雅曲伍伦全备记》. 明清学者文人对《伍伦全备记》关注度甚高,...
《伍伦全备记》的戏剧矛盾即忠臣与孝子的身份冲突,剧中伍伦全、伍伦备既是孝 子又为忠臣,要做到全忠全孝,就要消解忠孝矛盾,即“移孝作忠”“忠孝是一理”。忠 孝不离、家国不分,伍伦全、伍伦备尽心为国即为行孝,伍母勉励子为国效力,淑清、 淑秀代夫行孝,让伦全、伦备无后顾之忧则是间接尽忠。 《伍伦...
内容提示: 口〔 韩〕吴秀 卿奎章 阁藏本《 伍伦全备记 》初 探导长 毖日中 国在宋 元时 期已经出现了 南戏杂 剧 等较完 整 的戏 剧作品,经过明 清时 期,戏剧 在质 量上都极 度发展而 形成 了庞 大的 戏 剧文 化。韩中两国在诗文等 正统 文学方面曾有过广泛交流,却在戏 剧文 学方 面 ...
李焯然教授的《通俗文学与道德教化》一文,以明代戏曲《伍伦全备记》与韩国小说《彰善感义录》为例,深入地剖析了戏曲小说等俗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揭示了传道文学常具有的宗教色彩及其原因。洪涛博士的《以情为本:理欲纠缠中的离合与困境》一文分析了晚明文学主情思潮对儒学性情论全新诠释的思想史意义,以及晚明文人以...
论《伍伦全备记》主题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