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提及的企业末位淘汰制,在法律层面上,其合法性是存在争议的。一般来说,末位淘汰制并不被法律所明确支持。 一、末位淘汰制的法律定位 末位淘汰制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至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有明确的法定情形,而末位淘汰并...
如果用人单位仅仅以末位淘汰制作为依据或理由辞退员工,是不合法的。但是如果在末位淘汰制下,员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员工存在过失性或者无过失性辞退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辞退员工,是合法的。也就是说,末位淘汰制不是法律规定的可以辞退员工的情形,必须要满足法定情形的,在末位淘汰制下辞退员工才是合法的。 国企违...
“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违法。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企业设置末位淘汰制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合法的. 一,末位淘汰制与法定解除理由不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符合法定的解除理由.而末位淘汰制并不属于法定的解除理由.法定的解除理由主要包括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情形.末位淘汰仅仅是...
企业需要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管理行为是合法且合理的。这包括员工考核的留档、员工平日不当行为的书面告知函等。这些证据的存在不仅有助于企业在争议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公信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末位淘汰制在实践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它可能会导致员工之间的过度...
借此背景,本文将结合目前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判例,探讨“末位淘汰制”的合法性问题,以及对企业降低“末位淘汰制”违规风险提供一定的法律建议。 案例 案例一:用人单位依据末位淘汰制对员工实行奖优惩劣,对排名靠后的员工采取调岗调薪等措施,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重要内容,只要该调岗调薪行为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合理需...
企业采用末位淘汰制解雇员工是不合法的。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绩效考核制度,是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管理方式。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末位淘汰制并未被列为法定的解除劳动
依法否定"末位淘汰制"解除劳动关系的效力。在劳动期内,企事业单位若以“末位淘汰制”或“竞争上岗”等方式非法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劳动者可据此向其追责,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协议或索求赔偿。【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
综上所述,末位淘汰不等于不胜任工作,企业不能把末位淘汰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 如果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制,要把绩效考核排在末位的员工辞退,就得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来法定解除,要不然就是违法解除。 小结:企业以末位淘汰制,即把绩效考核排在末位的员工辞退,是不合法的,末位淘汰不等于不胜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