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唐与吐蕃的青海之战,是继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大非川之战后,唐与吐蕃的又一次大规模会战。由于唐军在会战中表现不佳,因此各部史书对此次会战的记载均较为简单。但是,青海之战作为唐朝对吐蕃的第二次战略进攻,在历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笔者现根据多部史书的记载,对青海之战进行整理如下。一...
仪凤三年(678年)九月,唐军深入青海腹地,先锋刘审礼、王孝杰率领的1万先锋,连续突破阻滞取得首胜。随后,蕃军远遁数百里,唐军衔尾急追。但刘审礼并不知道,他已经中了论钦陵的诱敌之计。等刘审礼一头扎进口袋阵后,蕃军从四面赶来,团团围住。唐军拼死冲杀,但寡不敌众未能突围成功。此时,身为主帅的李敬玄坐拥十万之...
李邕,字泰和,唐仪凤三年(678年)生于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世称“李江夏”。豪门大族出身的他少年有为、博学强识,后入朝为官,因担任过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也被称为“李北海”“李括州”。李邕一生乐于结交名流,他与李白、杜甫、李之芳等人皆有交情,所以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地位超然。李邕的行书多以行楷书的...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九月,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率领刘审礼、王孝杰、李谨行、契苾明、韦待价、王杲、曹怀舜、黑齿常之、娄师德等将领以及18万唐军攻打吐蕃。从这份唐军将领名单上看,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的唐军阵容实在普通,黑齿常之当时地位尚低,其他将领中,李谨行勉强算是沙场宿将,其余的都很普通。 刘审礼率领先锋唐...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唐与吐蕃的青海之战,是继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大非川之战后,唐与吐蕃的又一次大规模会战。由于唐军在会战中表现不佳,因此各部史书对此次会战的记载均较为简单。但是,青海之战作为唐朝对吐蕃的第二次战略进攻,在历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笔者现根据多部史书的记载,对青海之战进行整理如下。一...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唐与吐蕃的青海之战,是继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大非川之战后,唐与吐蕃的又一次大规模会战。由于唐军在会战中表现不佳,因此各部史书对此次会战的记载均较为简单。但是,青海之战作为唐朝对吐蕃的第二次战略进攻,在历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笔者现根据多部史书的记载,对青海之战进行整理如下。一...
本篇《幸东都制》收录在多份史籍资料中,如(1), 清朝人编纂的《全唐文 卷十三》,(2), 《册府元龟 卷一一三》。 幸东都制咸京天府,地隘 人繁,百役所归,五方胥萃。虽获登秋之积,犹亏洊岁 之资。眷言于此,思蠲徭赋。夫以交风奥壤,测景神州, 职贡所均,水陆辐辏,今兹丰熟,特倍常时,事贵从宜, 实...
仪凤三年度支奏抄使我们对唐代前期律令制下支度国用制度有明晰的认识,支度国用类似于现代的财政预算,在唐代前期,户部度支金部仓部等政务、事物机关根据律令格式参与制定、执行支度国用,使唐代前期的赋税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运转。关于支度国用计划,李锦绣先生的巨著《唐代财政史稿》对此部分已经有了很深入的阐述,在下不...
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唐与吐蕃的青海之战,是继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大非川之战后,唐与吐蕃的又一次大规模会战。由于唐军在会战中表现不佳,因此各部史书对此次会战的记载均较为简单。但是,青海之战作为唐朝对吐蕃的第二次战略进攻,在历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笔者现根据多部史书的记载,对青海之战进行整理如下...
小提示:"方今唐高宗即位仪凤三年。"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方今:1.现今、而今。2.往时;当时。 高宗:古代帝王的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 即位:(动)①就位;就座。②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 小提示:"方今唐高宗即位仪凤三年。"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