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中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段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
【详解】试题分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①④正确。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少犯错误。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影响但不是决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表面意思: 使用铜镜可以整理自己的衣着和头饰,使自己的外貌整洁得体;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国家和朝代的兴衰更替,从而吸取历史教训,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提供借鉴;通过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做出更好的...
照镜子“.这种加引号的“照镜子“, 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镜子难得多了.惟其难,就有人会“照“,有人不会“照“.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
意思是: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详解如下:一、原文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
根据题干信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 “镜子”。材料这表明唐太宗善于纳谏。D项正确;提倡节俭、爱民如子、重视科举,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
照镜子“.这种加引号的“照镜子“, 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镜子难得多了.惟其难,就有人会“照“,有人不会“照“.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宋朝的司马光等人遵照皇帝的命令,花了19年的时间,修成编年史《资治通鉴》。司马光说自己“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力,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端正衣帽;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之因;将人比作一面镜子,可以知道自己行为的得失。一、出处:《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六卷》二、原文(节选):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