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以路治沙的基础上,翁牛特旗将把生态建设与富民工程紧密结合,科学利用沙地,发展光伏、风电和生态旅游,变沙为宝,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以绿生金”的转变。
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乌华说:“多年来,我们总结出‘以路治沙’的模式,将沙地细化分割成‘治理网格’。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织到哪里,绿色就蔓延到哪里。不仅方便治沙物资、治理措施进入沙漠腹地,也打通了沙区群众与外界联系的通道。” 截至目前,包括其白线在内,翁牛特旗共开通了16条穿沙公路,累计完成沙地综合...
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采访了解到,“以路治沙”的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盟市。 京新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930多公里,途经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在风沙严重的路段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沙障,沙障内种植了沙柳、柠条、梭梭...
通辽市科左后旗:“以路治沙” 绿富同行 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主战场,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锚定目标,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以路治沙、划片分治、科技管护的科学治沙模式,让漫漫黄沙变绿洲,实现“以路治沙”。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阿古拉项目区穿沙公路航拍。纪佳伟...
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主战场,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锚定目标,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以路治沙、划片分治、科技管护的科学治沙模式,让漫漫黄沙变绿洲,实现“以路治沙”。 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阿古拉项目区穿沙公路航拍。纪佳伟摄 ...
2021年,全长91公里的乌白公路建成通车。茫茫沙海中,一条公路穿沙而过,公路两侧密植的草方格将黄沙紧锁,实现以路治沙、治沙护路。 2024年10月,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翁牛特旗以路治沙实践入选。 从翁牛特旗主城区驱车不到1小时,经304省道转入乌白公路,眼前豁然开朗—— ...
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主战场之一,通辽市奈曼旗锚定目标,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以路治沙、划片分治、科技管护的科学治沙模式,让片片黄沙“披绿挂彩”。夏日,驱车行驶在奈曼旗白廿穿沙公路,路两侧的新绿与黄沙形成鲜明对比。公路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沙漠腹地。“以路治沙...
翁牛特旗通过穿沙公路将科尔沁沙地分割成多个治理单元,广栽沙生植物,固定沿线流沙,努力探索“以路治沙、依路致富”发展模式。公路沿途乡镇,牧民群众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问题,还能增收致富。目前全旗穿沙公路总里程400多公里,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78万亩。 记者到来时,茫茫沙海里几公里...
而在多年防沙治沙实践中,内蒙古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以路治沙”道路。2017年,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临(河)白(疙瘩)段全线通车,这也是内蒙古践行“穿沙精神”的典型案例。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在风积沙路段设置了由填充式防风沙袋组成的“井田”,不仅能减缓风速,还能把...
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主战场,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锚定目标,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以路治沙、划片分治、科技管护的科学治沙模式,让漫漫黄沙变绿洲,实现“以路治沙”。 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阿古拉项目区穿沙公路航拍。纪佳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