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柏林:两种自由概念 两种自由概念 以赛亚·柏林 著,陈晓林 译 译文载《公共论丛》No. 1·1995, (北京)三联书店 "在我这一代牛津人当中,有许多人都是因为听了他(Douglas Cole)的课、或至少是读了他的作品, 才明白政治理论是道德哲学的一枝,而道德哲学的起点,是在政治关系的领域里,发现、 或应用道德观...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以赛亚•柏林关于自由提出的两种概念。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是不受外部限制或阻碍的自由。这种意义下的自由指一个人的身体不受他人阻碍的行动。 【积极自由】是自制,通过自我掌控的自我统治,拥有积极自由就是控制自己的思想,从非理性的恐惧和信仰中解放出来,从其他一切形式的自我强迫...
关于这一点,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第一部分(消极自由部分)的最后有一个很长的注释(见《自由论(〈自由四论〉扩充版)》,第199页,注释19),不过这只是用来解释消极自由内部的不可公度性;而在积极自由内部,也起码存在着两种不同态度,一种是自我克制的态度,即是为了获得独立而采取的态度,另一种是自我实现或完全认...
以赛亚·柏林1909年出生于俄罗斯帝国里加(现拉脱维亚首都)的一户富裕犹太裔家庭,1921年随家人移民英国。他本科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古典学(Literae humaniores)和政治经济哲学(PPE)专业;自1932年起,在牛津大学新学院任教。自此,柏林一生的主要时间都在牛津度过。 30年代初期,柏林主要投身于日常语言哲学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
与前几届相比,为什么2024年会被称为“播客大选元年”?美国两党对播客的态度和使用代表了什么不同心态?社交网络和传统媒体在大选中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听杨一与沙青青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杨一(小红书号:yang1989yi)...
回复@Stevevai1983: 以赛亚柏林在《两种自由概念》里就提到,积极自由(freedom to do sth)和消极自由(freedom from doing sth)的区分,所谓的积极自由发展到极致就是权力之手无处不在,XX认为个体并不“懂得”如何才能真正达到“自由”,就需要XX亲自下场,结局就是(借用海耶克的一本书的名字)通往奴役的自由之路。我信...
论以赛亚·柏林的“两种自由” 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区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并批判后者而倡导前者,而是为指出众多价值之间的不可公度性,进而明确指出一元论是导致不同的... 马翰林,付志勇 - 《科教导刊(中旬刊)》 被引量: 1发表: 2010年 公意与自由——论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公意...
—基于以赛亚·柏林两种自由观 冯文华 (中国传媒大学)(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摘要:新闻自由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随着社会发展,新闻媒体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在政治事务上单纯的立场中立的旁 观者,变成了现代政治事务中重要的参与者,这种变化更要求保障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而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进步 政治成果的...
以赛亚柏林的两种自由到这里也可以说成两种道德,挺好的//@方方:转。//@单读: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需要考虑人性的软弱【转发】@:抱歉,根据作者设置的微博可见时间范围,此微博已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