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是什么意思“以文化人”是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文化浸润与道德引导提升人的品德与综合素养。其本质是以文化为载体,实现人格塑造与精神成长,尤其强调“德”的培育作用。 一、内涵解析:人文之道与整体性育人 “以文化人”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努力提升群众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美术教育的新时代特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精神培养作用。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深刻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对开展新时代文化与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 以文化人,最早出自《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短短的一句话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价值使命观”。“化成天下”,即改变并形成世界新秩序。古人把天下作...
“以文化人”的意思是“用文字、文章等教化人”。“文化”一词,最初是由两个字组成,“文”有文字、文章、礼乐制度、鼓乐、曲调等意思,人受教而变化为“化”。 文化二字合用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即以文字、文章、礼乐等文艺形式变化人之气质。“由人化文,以文化人”这里的人的概念是指文化中通俗所说的人,...
“以文化人”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表述,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首先,“文”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文化、文明或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化”则指变化、感化、教化,是通过某种方式使某物或某人发生转变的过程。因此,“以文化人”的...
以文化人,在文化传承发展中谱写新时代华章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凝聚强国复兴“精气神”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立足...
文化自信,最根本的就是要守住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性,守住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守住我们的根与魂。具体来说,就是要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住“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守住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确保文化安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文化的本质而言,文化是...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崇尚精神追求的宽广胸怀和崇高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襟和全球视野,蕴含着大国良师追求卓越发展、凝聚全球共识的中国智慧和世界担当。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一是要走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正路。教师要秉承“以文明交流超越...
“以文化人”这一概念,源自古代经典文献《论语》,它强调的是用道理和道德教化他人的过程。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德润身”的理念,通过“富润屋,德润身”的表述,阐明了仁德对于个体身心滋养的重要性,远胜于物质财富对房屋的装饰作用。“以德润身”倡导的是通过仁德修养身心,而“以文化人”则...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指,具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眼光,以文化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发展。